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行業2014年生產經營相關情況》。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45家規模以上牙膏生產企業產品銷售收入181.2億元,同比增長8.98%;利潤總額31.3億元,同比增長21.51%。
全年銷售收入前兩名的省份為廣東和云南,前者境內擁有黑人、佳潔士、高露潔等牙膏企業,后者境內擁有云南白藥牙膏。
具體而言,廣東省牙膏生產企業銷售收入96億元,占全行業的53%,利潤16.7億元,占全行業的54%,領先優勢明顯。云南省牙膏生產企業銷售收入26億元,占全行業的14.3%,利潤11.2億元,占全行業的36%,亦令人刮目相看。
報告同時強調,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行業現有牙膏生產企業93家,除去45家規模以上企業,還有48家小微型企業尚未統計在內,加上這部分企業,2014年全國牙膏產品銷售收入估計在200億元左右。
極少依賴進口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同時通報了中國牙膏產品的進出口情況。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牙膏總產量約57.6萬噸。其中,本土銷售約43.2萬噸,占比為75%。其余部分(約14.3萬噸)出口至他國,這當中,本土品牌僅占19%。另有極小部分(0.54萬噸)來自進口。
從數額上看,中國牙膏出口額約為2.89億美元,進口額約為0.34億美元,連年保持貿易順差。
人人都愛大白牙
這份報告還援引相關數據分析了各類細分牙膏產品在零售市場的具體表現。
報告稱,在整個中國牙膏零售市場,定位中端的牙膏產品占到了52%的絕對多數份額,超高端和低端產品則分別占據20%的份額,高端產品最低,僅為8%。不過遺憾的是,該報告未能具體列明低、中、高、超高端產品的價格帶供參考。
從功效看,美白產品占29.9%,中草藥產品占19%,防齲產品占16.3%,清新產品占10.7%,多功能產品占9.8%,抗敏感產品占8.4%。其中,中草藥產品略為走高,美白、清新和防齲產品比2013年各下降1%左右。
前十品牌座次排定
從品牌看,2014年銷售排名前10的牙膏品牌依次為黑人、佳潔士、云南白藥、高露潔、中華、冷酸靈、納愛斯、舒客、舒適達、LG竹鹽。
在前10品牌中,黑人品牌整體市場份額升至21%左右,本土品牌云南白藥穩居第三,直逼甚至在某個區域已超過位于第二的佳潔士。銷售量和銷售額增速最大的品牌則是薇美姿旗下的舒客品牌,其銷售量及銷售額分別增長了37%和43%。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前10名品牌的市場份額差距依然較大,第10名僅是第1名的12%左右。如果只考量這些品牌在大賣場渠道的表現,差距更為明顯。
行業洗牌繼續,后起之秀沖勁強
報告稱,在2014年,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行業的銷售額與銷售利潤都有明顯增長,且增長率高于全國制造業10個百分點。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銷售額的增長大于銷售量的增長,利潤的增長大于銷售額的增長。
與此同時,行業內的“洗牌”還在繼續,各企業間差距不斷變化,但本土企業特別是后起之秀品牌,如云南白藥、舒客、納愛斯等,增長勢頭較強勁;行業整體銷售量增長不大,但由于廣大農村和小型城鎮的口腔健康意識在增強,相關產品的消費量增長較快,消費價格也有所提高;另外從全國市場看,具有環保天然的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2014年中國口腔護理市場表現出來的另一大特點是,創新逐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營銷的主要推動力。2014年,企業更加注重創新工作,投入加大、人力加強,研發加快。多數新興企業堅持把創新作為企業重要推手,專利數增速加快。據不完全統計,本年度新產品對企業效益的貢獻率達40%左右。
值得稱道的是,在過去一年,本土企業市場份額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42%。冷酸靈、舒客、兩面針、舒爽、好易康等品牌銷售收入增長40%,云南白藥凈增4個億,幾個老牌產品也都略有增長,納愛斯和廣州倩采公司繼續保持較大的市場份額,上海美加凈公司在保持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出口增長10%以上,繼續保持本土最大出口企業的地位。
高新產品是未來方向,渠道選擇至關重要
報告總結認為,目前,我國的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市場仍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廣大消費者對口腔健康的認識和消費欲望仍處于提高階段,但受經濟大環境低迷和健康消費觀念提升速度的限制,增速不可能太快,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
由于原材料價格的相對穩定或略有下降,以及產品附加值的提升,行業利潤會繼續提高,由此帶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繼續保持穩定或有新的增長,但競爭會更為激烈,經營將更為艱難,利潤空間會隨之縮小。
產品創新和細分仍然是市場的主要推手,高品質、特色明顯的產品將越來越受歡迎,但創新會受到企業經濟實力和人才實力的影響,產品也必須是符合市場需要的具有科技含量的高新產品。
此外,渠道的選擇已成為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不得不說,渠道的選擇已有限,況且成本不斷加大,此外,規模效應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