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和成長是生命輪回邏輯;迭代和創新是商業進步法則。
制造業在迭代,華為戮力技術創新,方能成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
互聯網在迭代,騰訊進化服務模式,方能夯實全球最大互聯網公司之一的地位。
作為消費領域能夠將技術與美學有機結合的板塊,化妝品行業同樣面臨迭代。
當產品不再唯性價比馬首是瞻,當渠道分化出各類玩轉流量的新興平臺,當營銷跳脫出廣告代言、王婆賣瓜的簡單粗暴,當品牌正追求更出圈的美學與文化表達,此種背景下,誰才能成為代際更迭時代的躍變者?
過去一年的產業發展烙印,或能給出答案。
今日(11月28日),2023(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越秀萬豪酒店拉開帷幕,其中,主論壇以品牌五要素(科技、營銷、渠道、美學與文化)為起點,從“新產品、新渠道、新營銷、未來趨勢:美學與文化”4大篇章出發,深度探討了代際更迭下,中國化妝品產業的未來前景與企業的躍變之路。
全面的革故鼎新方向,已然成型。
鄧敏:
代際更迭,適者行遠
品觀董事長、CiE美妝創新展策展人鄧敏圍繞“關注本質,洞察趨勢,聚焦增長,探尋路徑”四個維度,對2023(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的主題——“代際更迭,適者行遠”進行了闡述。
她指出,新世紀的第一個20年,是匱乏時代的尾聲。中國化妝品產業在這20年里蒙眼狂奔,完成了需求的全覆蓋,有和無的問題被解答。從線下到線上,從渠道到消費者,無論是ToB還是ToC,都是供給覆蓋需求的時代,價格永遠是套利者獲勝的利器。
2020年伊始,過剩時代拉開序幕,隨著新法規的頒布,中國化妝品產業“被迫”躍升到技術推動的創新時代,好和壞的問題擺上臺面,從套利到創新,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才有了真正的代際更迭,價值創造才是決勝未來的能力。
而隨著第四消費時代的來臨,消費者對一個產品的期待,已不滿足于功能本身。在產品功能之上,我們更高維的訴求是對人性的關照:是審美愉悅,是情緒價值,是文化慰藉,甚至是價值觀共振。
在她看來,樂觀者在危機中總能發現機會。疫情幾年,在不少企業躺平、下滑時,仍然有一些持續增長,甚至快速崛起的企業。供應鏈推動產品力,平臺打造營銷力,代理商撐起渠道力,這是品牌重要的三個能力,從中能夠看到,增長本質上來自思維的創新。
最后她強調,信息與資源過剩時代,品觀的使命是“鏈接優質資源,成就美好品牌!”,由此,品觀升級了2024年CiE美妝創新展的slogan:新技術、新美學、新品牌、新渠道。
分眾江南春:
美妝品牌高質量發展的四點思考
代際更迭的時代背景下,美妝品牌如何穿越周期、高速增長?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分享了四點思考:
其一,市場變了,用戶變了。
中國經歷三年疫情大開大合,消費展現回暖勢頭;但仍整體承壓,反彈不及預期強勁。在他看來,未來十年,中國是很難進入低欲望社會或無欲望社會的,因為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改變,今天收入預期下降后,既要性價比,又要顏價比,還要心價比。
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風高浪急,挑戰不斷,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江南春認為,復蘇的春天不會太遠,事情正悄悄發生變化。他相信,中國的新鉆石十年已悄然開啟,新時代大幕正徐徐拉開。
其二,增長有對有錯。
目前中國市場什么在變化?較明顯的是人口紅利消失了,消費預期和信心不足。比如線下流量腰斬,線上紅利不再。江南春指出,流量既留不住量,也留不住人心,算準人心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
據全球研究結果,品效平衡 (6:4) 才能穿越周期。他認為,只有品牌廣告才能持續提升品牌銷量基線,且能同時驅動短期與長期的市場份額增長。
其三,媒體變了,影響變了。
當前,以小紅書和抖音為代表的線上社媒和以分眾為代表的線下渠道,是對品牌建設貢獻最大的媒介渠道。江南春認為,三大媒介渠道在品牌力MDS各領域單一觸達上各有優勢,但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才是品牌資產提升的關鍵。
他指出,品牌傳播有三大路徑:融入或開創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融入社會熱點娛樂和賽事,融入消費者核心生活空間和生活場景。
其四,品牌在變,分眾在變。江南春介紹,分眾在助推品牌增長上有四大方法:新品破圈、場景觸發、渠道助攻、內容共振。他認為,品牌的破局之術是,要流量更要留心,要種草更要種樹,要觸達更要觸動。
佰傲再生吳田田:
科技護膚呈現7大新趨勢
佰傲再生醫美研發部首席技術官吳田田認為,科技對美妝行業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她指出,近些年,美妝行業經歷了三個發展周期:2014年以前,處于自然護膚時代,產品主打植物成分;2014—2022年,屬于成分及功效時代,成分黨開始崛起;2022年后,進入科技護膚時代,消費者開始重視技術、成分的協同效果。
一個行業共識是,科技護膚是基于科學的原理,以技術的手段,綜合性提升護膚效率的新一代護膚理念,是從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系統升級。
在她看來,目前,科技護膚呈現7大新趨勢:1.新戰略:科技賦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2.新原料:科學技術為行業帶來很多新原料;3.新體系:科技體系讓護膚更精準、安全、有效;4.新工藝:科技工藝帶來高效、可持續發展生產方式;5.新協同:科技護膚呈現多技術結合、多學科配合的趨勢;6.新包裝:包裝不止是美的載體,更呈現科技感、環保趨勢;7.新傳播:科技傳播漸成體系,傳播趨于成熟化。
吳田田表示,科技護膚是一個全鏈條的、系統化的工程,這個系統化的工作中有非常關鍵的三個詞:基礎研究、技術融合、品牌橋梁。這三點全新的有機融合,才有可能塑造出今天所闡述的科技護膚。總的來看,科技護膚=基礎研究x技術融合x品牌橋梁。
上美黃虎:
集世界科研,服務中國品牌
上市公司如何搭建科研體系?又如何讓科研賦能品牌發展?
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CTO兼全球首席科學家黃虎從上美集團的科研體系建設入手,分享了上美科研的“三級跳”、當下最關鍵的CCM上美創新研發體系的搭建,以及科研如何助力韓束品牌的發展。
他介紹,20年間,上美科研的“三級跳”幫助企業在科研上不斷向上躍遷,具體而言:
一級跳:從2003年到2016年,布局自主科研,完成從下游配方至上下游完整配方體系研究的搭建。
二級跳:從2016年到2021年,向國際公司學習,在神戶的“醫療硅谷”日本國家再生醫學中心成立首座規模化海外科研中心,吸引大量國際品牌科學家加入。
三級跳:從2021年到2023年,將國際前沿的研究引入中國,搭建中國上海-日本神戶的國際雙科研中心,一方面為行業培養更多的專項人才,一邊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
在上述“三級跳”的過程中,上美的關鍵一躍是完成了CCM上美創新研發體系建設。這一躍,幫助上美明晰研發路徑;這一躍,讓上美布局了前沿計算生物學研究;這一躍,也賦能了韓束的科學抗衰。
以賦能韓束科學抗衰的發展為例,基于CCM上美創新研發體系,得益于200多名研發專家和多年的研發積淀,韓束取得了兩大研究成果:其一是雙菌發酵平臺;其二是顛覆性革新多肽研究——環六肽-9。
對于后者,它打破了線性多肽結構壁壘,創造了專屬中國人的抗衰成分,具有“抗衰更深、抗衰更準和抗衰更強”的功效。
在黃虎看來,上美對于科研的深耕,最終目的是推動抗衰產業的發展,“持續以科技賦能,做多品牌國貨化妝品行業領導者。”
中通生化朱洪:
OEM企業絕地求生有三大“利器”
OEM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中通生化總經理朱洪看來,主要有三點:一是組裝配方的能力,即像大廚一樣,把相同的原料按照不同的添加比、不同的性能調配成消費者滿意的產品;二是組裝成品的能力,即企業質量控制和質量穩定的能力,保證產品在有效期內保持安全性、功效性;三是綜合服務能力,即給客戶提供一條龍解決方案的能力。
只有具備這三個核心能力,OEM企業才能獲得高收益、高溢價比。
朱洪將OEM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從蓄勢待發(1983年—2001年)到一路狂飆(2001年—2019年),如今正進入全新的歷史周期,處于代際更迭(2020年—2023年)的關鍵時期,“2023年可能是未來5年最好的一年”。
而在內外因素的疊加影響下,化妝品行業優勝劣汰進一步加快。尤其對體量尚小的中小OEM企業而言,如何“活下去”成為亟須解決的難題。
怎樣才能實現“彎道超車”呢?朱洪認為,關鍵在于是否具備預判能力,即看企業的取勢,能否準確判斷彎道合適出現,并擁有資本能力、技術能力以及服務能力。
在他看來,OEM企業絕地求生有三大“利器”:取勢、明道、優術。而了解OEM企業當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和優劣勢,便是“取勢”,明確該怎么干,即為“明道”。此外,OEM企業必須選擇構建一個能力,即“優術”。在思考做好有什么收益、失敗有什么風險、失敗結果能不能承受等問題后,要懂得取舍,權衡利弊和洞察市場趨勢后做出最優選擇,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西北工業大學余隋懷:
設計要追求能用、好用、享用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隋懷非常認同一個觀點:“品牌最重要的價值是感動人心。”那么,什么東西能感動人心呢?他認為,是我們的歷史和文化。
余隋懷回顧了一下人類造物的價值演變,從中總結出:隨著消費者提出不斷創新的需求,很多東西通過技術創新、設計創新,經歷了“能用,好用到享用”的過程。而享用,必須有文化的價值。
同時,他認為,能用、好用、享用也是目前“包豪斯”時代設計追求的價值。如果企業很多商品并沒有好賣,或者沒有達到大品牌的程度,一定要反思在這三個層面當中出了問題。
通過對中國設計創新整體演變過程的分析,余隋懷指出,高端的化妝品一定要有文化的融入,因而,他特別希望有更多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品牌來反映中國文化的盛況,并相信,這樣的時刻一定會到來。
此外,余隋懷也表示,從事設計的人,不要忘了中國文化還有重要的一點: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無盡的資源,我們身心的修養,很多時候也來自于大自然的饋贈,所以做產品、營銷、設計、策劃的人,應適當地走入自然,看看自然的風景。
貝豪梁宏麗:
文化、情緒開啟商業5.0時代
整個化妝品產業的發展脈絡是怎樣的?貝豪集團CEO梁宏麗將其分為四大階段:1.0產品時代、2.0廣告時代、3.0直播時代、4.0成分價值。而當前,文化/情緒正在開啟商業5.0時代。
什么是文化?它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價值?
梁宏麗認為,文化價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物質/經濟,包含衣食住行,這是文化的基礎;第二階段:群體組織,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社會生活,是立命安身之本;第三階段:心靈陶冶,如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信仰等,最終回歸到觸達內心的問題。
如今,文化價值具體體現為:自身價值、物理價值、精神價值。其中,自身價值依托視覺文化、場景元素體現;物理價值可以表現為產品文化特質上與眾不同敏銳度的品牌/產品設計上,將美學元素融入;而精神價值,是在一切可觸達消費者的觸點制造靈感,這需要企業重新思考,比如生活方式、情感鏈接等,在精神層面上是跟文化息息相關的。
從產業發展來看,技術、原料、供應鏈正逐步實現共享,成分黨已難以拉動品牌價值差距,而情緒價值的重要性也得以凸顯。
對此,梁宏麗強調,“人人都是品牌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情緒價值沒有上限;帶有情緒的企業/品牌建設沒有發展上限,有無限的延展”。
凱度虞堅:
國潮進化到“實力信心”時代
凱度消費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中國消費與零售專家虞堅表示,在整體增長放緩的美妝市場中,一些國貨美妝新秀卻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背后離不開國潮崛起的影響。
國潮1.0時代,品牌崛起的內核是民族自信力;國潮2.0時代,是“品牌信心”時代,國潮營銷的背后,品牌期待從“被認可”轉型到“重新被認識”;如今,國潮進化到3.0——“實力信心”時代,科技實力成主要推動力。
當科技引領國潮新風向,品牌該如何持續造風,尋找新的突破口?
“造風的前提,在于消費者對潮流的需求,線下觸達與體驗感,是品牌持續造風的必要條件。” 虞堅談到,2023年上半年,諸如美妝集合店、美妝沙龍、旅游零售、商場專柜等線下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這反映了消費者依然有著對獨特性和歸屬感的追求。
造風的關鍵,在于抓住消費者的心。縱觀歷史上成功的品牌,往往都有明確的態度、使命宣言和價值主張。
作為新晉國產王牌,珀萊雅也在造風中堅定姿態。一方面,珀萊雅強調“科學護膚”,通過與知乎等科普平臺的合作,線上線下聯動,從理念上深度影響消費者;另一方面,珀萊雅堅持自主研發活性成分,建立自己的成分矩陣和護膚方法論,將產品力與品牌力深度結合。
“成功的造風依賴于品牌顯著性,是直覺的反饋,而產品力才是長期信任關系的根基。”虞堅總結道。
解數咨詢張楊:
2024年,美妝將呈現五大趨勢
2023年,美妝品牌出現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方面,許多國貨品牌營收增長超過30%;但另一方面,國際品牌的營收、凈利潤腰斬式下滑,甚至很多海外品牌退出中國。
“很多人感覺迷茫和糾結。”解數咨詢創始人、品數聯合創始人張楊指出,“像LVMH今年全球的營收特別是亞太區業績再創新高;同時如拼多多這類主打性比價的平臺,也賺得盆滿缽滿,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同時存在。”
對于2024年美妝產業的發展,張楊預測總結了五個方向:
1.人口結構變化,主流消費群體遷移。Z世代消費意愿強,有望成為美妝消費主力軍。
2.中產崩塌,消費K型分化。消費降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平價、低價、性價比相關的平臺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長了62%。消費升級也同時存在,愛馬仕和LVMH今年保持增長,在中國的增速甚至超過了全球。
3.流量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行業內卷加劇。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來看,2022年和2023年的曲線是高度重合的,也就是說,互聯網上沒有新增的用戶,也沒有新增的消費。這意味著,網絡交易平臺競爭加劇。
4.人工智能興起,掀起新技術革命。化妝品企業可以通過虛擬的代言人、元宇宙化妝品、元宇宙購物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美妝體驗。
5.產品需要提供情緒價值,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美妝產品未來可能不僅僅要提供實用價值,還需要提供額外的情緒價值。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情緒需求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需求,在生理需求的滿足和安全需求的滿足之外,進入到了對歸屬和尊重的需求,消費者就開始對品牌、對產品有更高的期待。
蔬果園賴鐘鑫:
蔬果園成長的力量
國內家清行業早已是一片紅海,市場份額基本被頭部企業分割。但蔬果園仍敢于入局,并躋身家清賽道前列。AC NILSEN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7月,蔬果園洗衣凝珠在線上全網銷售綜合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25%。
從品牌創建到躋身家清賽道TOP10,蔬果園僅用了5年,蔬果園品牌創始人、集團總經理賴鐘鑫將成功歸功于四點:出品C位產品、把握C位流量、鏈接C位代言和投放C位廣告。
出品C位產品。蔬果園打造C位產品的邏輯:流量產品+戰略產品+利潤產品+競爭產品的組合結構。對于蔬果園而言,既要打爆款,也要有長銷款。賴鐘鑫表示,暢銷品轉變為長銷品,關鍵要具備這三個特征:性價比(產品功能和價格的對比)、顏價比(超高的顏值和價格的對比)、心價比(顧客的消費情緒價值和價格的對比)
把握C位流量。在線上渠道,蔬果園與抖音瘋狂小楊哥、董先生、廣東夫婦、美希等知名主播與達人建立了戰略合作。除了線上,蔬果園也入駐了沃爾瑪、大潤發、屈臣氏等賣場。
“做大流量是品牌戰略制勝的方向。”賴鐘鑫強調。蔬果園除了布局抖音等電商平臺,還要和更多、更大的連鎖商、大賣場實現深度合作。
鏈接C位代言。蔬果園與當下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新銳年輕女性杰出代表——谷愛凌的代言合作,從溝通到達成歷時8個月。賴鐘鑫認為,堅持谷愛凌來當蔬果園的品牌代言人,因為其敢于挑戰、勇奪第一、時尚、年輕、自信、活力的特質和品牌精神、品牌意志高度契合。
投放C位廣告。“一抖一書一分眾”是蔬果園品牌的傳播策略,也是其廣告投放的核心矩陣,通過抖音、小紅書和分眾這種硬廣的投入,形成行業媒體、機場大屏、戶外大屏和央視欄目等多方位立體型的宣傳。通過廣告的精準和高頻投放,對比2020年蔬果園銷售實現了30多倍增長
賴鐘鑫認為,“產品為本,長銷為上,渠道加持,流量為王,品牌聚力,成就影響”,是一個品牌長效經營的秘訣。
新營銷倡導者劉春雄:
“全域營銷”是穩定增長新路徑
“互聯網商業革命已經進入尾聲!” 渠道數字化營銷專家、新營銷倡導者、營銷數字化研究院院長劉春雄表示,從數據來看,電商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相對應地,快消品行業的供應鏈革命,已經超過了互聯網商業革命。
伴隨著互聯網商業革命結束,前幾年非常火的新消費品牌也陷入困境。用一段話來形容,便是“發于線上,成于資本,陷于線下,危于巷戰”。在劉春雄看來,利用互聯網起盤,通過線下實現銷量的穩定增長是可行路徑。
當品牌的重要戰場再度回到線下時,一個關鍵問題是,經互聯網洗滌后,新的線下相比原來大相徑庭。
十年前,渠道結構相對簡單。而如今,渠道結構在線下、線下各自分化的基礎上又相互交融,碎片化成為主要特征。這大大提高了建設和管理難度。因此,“全域營銷”成為當下的有效路徑。
全域營銷,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非常重要。劉春雄表示,互聯網給消費行業留下了寶貴資產——用戶運營。“綜合來看,bC一體化的用戶運營, 才是長期的、穩定的、可以積累的、規模可以無限擴大的。”劉春雄說。注:bC一體化:即F(Factory,工廠)- B(Business,代理商)- b(business,終端)- C(Customer,用戶),重點表現為圍繞b端,運營用戶。
在bC一體化的用戶運營思維下,新的回歸線下有哪些特點?
首先,打通社群、網絡、線下三度空間,并且實現將線上流量精準導入線下。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須要做到關系、認知、交易“三位一體”,來推廣“三新一高”,即新品牌、新市場、新產品、高端產品。
劉春雄總結道,“回歸線下”的重點主要是線下零售店,“做實底色”則要利用關系讓渡,實現兩個目標:第一,關系,認知,交易,三位一體,推廣“三新一高”;第二,與用戶在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度空間建立連接。
修遠資本嚴明:
新銳品牌布局線下是一把手工程
“新銳品牌在線上年增長大于50%,要做線下嗎?”“線上線下合理的銷售占比是多少?”
針對這些疑問,修遠資本管理合伙人、相宜本草化妝品聯合創始人嚴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表示:“這幾年美妝品牌線上渠道占比不斷上升,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把線上和線下進行融合,這一點是所有做品牌的必須要考量的,只有整體融合起來,才能做大規模,真正成為大品牌。”
線下渠道需要什么樣的品牌?“生態型品牌。”嚴明表示,生態型品牌是指能夠看得到未來可持續健康成長的品牌,而非大起大落的品牌。
在他看來,對新銳品牌來說,線下渠道主要有三重價值:
第一,承接線上渠道的品牌紅利,轉化為有價值、有規模的銷量(生意),可以獲得高于線上渠道的盈利業績。
第二,通過線下用戶的體驗和感知,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誠度。
第三,能推進公司供應鏈體系、內部運營體系及組織結構和管理的完善。
同時,新銳品牌布局線下渠道,需要有清晰的目標:第一階段,重點關注業績、網點數、品牌滲透率、渠道利潤率、勞效和人效等方面;第二階段,在關注上述板塊的同時,還要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品牌”。
有了目標后,新銳品牌要進行策略執行。嚴明提出,在渠道策略上,直營作為標桿、經銷商為資源,提升網點滲透。在產品策略上,以線上“爆款”為切入點,帶動品牌整體分銷,同時根據線下渠道特點和用戶需求,開發線下特有的單品和套組,來提升用戶對渠道的滿意度。
嚴明認為,“總體而言,新銳品牌做好線下是一把手工程,要找對團隊,并給予充分信任;要以目標為先,過程同樣重要;團隊要學習成長,與合作伙伴共享成果。”
養生堂吳依凡:
選線上還是線下,得看品牌DNA
品牌該選線上還是線下?又如何從線下要增長?
養生堂化妝品總經理吳依凡基于養生堂線下業績,分享了自己對品牌商業模式、線下生意的思考。
她透露,從2019年到2023年,養生堂化妝品在線下渠道持續增長,連續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79%、77%、45%、40%和53%。
為何養生堂化妝品能在線上發展得熱火朝天、甚至疫情疫情持續穩增?
“關鍵在于品牌自身的DNA。”吳依凡分享,養生堂集團自成立之初就擁有大量的線下生意,搭建了穩固的經銷網絡。
“所以,作為品牌,你要分析自己的資源、自己的能力,然后考慮你究竟是否要先做線下。”
若要做好線下,她建議,首先必須專業化,包括對產業的認知、銷售的專業化;第二是強化體驗感;第三是創新性,“同質化產品很難賣出去的,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配方、營銷等創新,那么在線下依舊沒有活路”。
此外,在線下若想穩定增長,必須要有穩定的毛利率,即控價。“同一款產品,是線上便宜還是線下便宜,是線上多送幾個小樣、線下折扣拿貨,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她指出,很多人會建議錯品,線上線下賣不一樣的東西,“但哪個國際大牌錯品了?你的品牌不能線下收一類人,線上收另一類人,否則,你的品牌調性就亂掉了,你后面的品牌力就無法支撐了。線上線下價格管控非常重要。”
此外,吳依凡強調,對消費者的售后服務和精細化的數據分析對線下也是重中之重。“需建立系統、建立制度幫助門店把售后做到更好;同時,要有精細化的數據支撐,不然,當你做到3個億水平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很茫然,你到底有多少庫存自己也不知道。”
大咖對話:
新銳美妝的線下“解法”
隨著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線下渠道重回行業視野,成為品牌尋求新的生意增長的路徑。品牌該如何布局線下渠道?
彩妝品牌戀火,是較少一開始就布局線下的新銳品牌,其背后推手廣州美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洋指出,雖然經歷了線下寒冬,但一直堅持做線下市場,“線下仍然是品牌的決賽點,也是未來的渠道主流;線上可以使品牌快速成長,但線下可以決定未來品牌的出路”。
H.E.A.T喜燃創始人兼CEO施啟偉Gary Shi也表示,剛做線下就遭遇疫情,有崩潰的日子,但沒有后悔過,“我相信線下渠道對于品牌、對于中國整個美妝行業的價值,它的價值不是所謂的新的流量紅利、流量洼地,而是今天線上線下結合,才能向我們的用戶交付真正好的產品,才能向我們的品牌找到真正忠誠的用戶,這個是他們真正的觸點”。
他進一步指出,品牌應該明確各個渠道的角色,比如抖音、小紅書、CS店分別配什么貨,定什么樣的盈利水平;而不是不停地尋找流量洼地,流量洼地是短期戰術,被填平的速度非常快。
養生堂化妝品總經理吳依凡亦看好線下渠道,“我拒絕靠錢換生意這件事,如果沒有利潤,那做這個渠道就沒什么意義。線上或許有迅速增長,但其穩定性和持續增長能力,與線下相比,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
谷雨品牌線下部銷售總監潘琦峰透露,谷雨能在線下實現0到1的突破,關鍵在于兩點:一是2022年開始做線下,時間切入點非常好,正處于整個市場環境的轉型期,渠道也在反思跟變革;二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明確了谷雨做線下的目標、人群以及合作伙伴,然后再以此做切分、布局。他強調,“品牌在每個渠道應該對客單、功效、產品應該做一些區分,產品線的開發是否符合各個渠道消費人群的需求非常關鍵”。
作為較早定位做新銳品牌線下總代的公司,久伊美達創始人、元木希創始人劉哲曾助推溪木源在線下取得成功。劉哲亦持有相同觀點,“品牌要不要做線下,或者什么時候做線下,關鍵在于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除了行業大咖的高質量分享,11月28日年會主論壇開幕當晚,品觀“老友記”CiE美妝創新展答謝晚宴溫情開幕,晚宴定向邀請品觀新老朋友、歷屆CiE參展商、優質供應鏈與品牌商以及線上線下全渠道商等,覆蓋中國化妝品產業高端人脈資源,以打造優質的商業社交場合,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無縫、精準對接。
另外,年會期間同步舉辦了中國化妝品年展,共計百余家來自全產業鏈的優質品牌、供應鏈、營銷機構等展商參展,包括綻媄婭、溪木源、海龜爸爸、UKISS、Spes、LUNA等國內外熱門品牌,以及偉博海泰、樂美達生物、美中生物、中通生化等優質上游企業,現場逛展即可進行優質資源對接。
(楊曉峰、陳其勝整理;本文所指“抗衰、抗老”是指皮膚抗皺、緊致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