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3日),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該論壇由瑞德林、唯鉑萊戰略合作。
“原料創新”這一命題,在如今的美妝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
新原料備案開閘以來,已有超200個新原料相繼面世,涵蓋功效活性成分、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多個類別。從原料商、品牌方到代工廠,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也都參與到新原料“角逐場”中。原料,成為了行業競爭的最大變量之一。
起初,成分黨對原料的關注引領了消費趨勢。而現在,一款具有創新性、功效性的原料,成為打造優質產品的必然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們不禁思考:行業大力推進一場原料革命之時,究竟哪些原料創新做到了摒棄虛浮,切實抓住正確方向?
在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上,六位嘉賓都分享了對此的獨到見解。
面對原料行業痛點,法規定下創新基調
“中國化妝品原料行業存在的矛盾,本質是需求的快速提升和國內化妝品原料技術的卡點。”
論壇伊始,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化妝品檢測中心負責人葉理主任就指出了國內化妝品原料產業發展的痛點。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化妝品檢測中心負責人葉理主任)
其中,需求的快速提升體現在規模上:化妝品原料全球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增速不斷加快,到2024年已經有1000多億美元市場,且國內市場的增速還要高于全球原料市場。但中國化妝品原料很多類別依賴于進口,部分類別進口比例甚至高于80%。
所以,破局的關鍵還是要做原料創新,其中既包括從0到1的創新,也包括原料替代,以及方法創新。
這些創新,誰能定下基調?首當其沖還是政策與法規。葉理表示,2021年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無疑是中國化妝品原料創新的新起點。他還特別提及了2025年發布的《支持化妝品原料創新若干規定》,其中,同步申報、標準制定兩項內容都需要特別關注。
人工智能、生物合成、細胞生物學等技術如何賦能原料創新?
技術創新,也是現場嘉賓反復提到的一個關鍵詞,其中蘊含了很多方向:典型如人工智能技術、生物合成技術、細胞生物學方法等等。
瑞德林便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爆款原料開發的代表性企業之一。
瑞德林研發BG總裁、高級科學家李加忠博士表示,瑞德林已經應用人工智能,進行了五個層面的原料創新,具體包括:1.輔助天然產物活性成分識別;2.基于功效靶點進行原料篩選;3.基于已知原料進行結構優化;4.輔助功效機理研究;5.基于原料配方進行組合優化。
(瑞德林研發BG總裁、高級科學家李加忠博士)
截至目前,瑞德林已建立了自有創新原料發現平臺RIMP,配備私有數據庫ReAI4Bio,擁有皮膚、衰老相關基因靶點庫5000+,自建蛋白數據庫容量超過52億+條,擁有高質量私有酶數據庫超過1000萬+條。這些人工智能上的優勢,也助力瑞德林推出膠原三肽、瑞肌盈ReJuvin?CP29、瑞科靈ReClear?T5等創新原料。
以瑞科靈ReClearTMT5為例,瑞德林對控油的關鍵靶點之一MC5R進行了超2000萬次的分子對接篩選,篩選出了該原料。可以說,是人工智能發現了這一原料的新功效。
而唯鉑萊則利用生物合成等技術,寫下了神經酰胺的中國方案,可用“真有料、真添加、真有效、真好用”四個特點來概括。
據悉,唯鉑萊應用了多項諾獎級別的前沿技術對神經酰胺進行開發與利用。唯鉑萊高級產品經理何欣芫特別指出,其中合成生物技術推動唯鉑萊從植物鞘氨醇——生產神經酰胺的底物進行源頭創新,對此,唯鉑萊擁有專有菌株,其技術壁壘也獲得了諸多專利認可。
(唯鉑萊高級產品經理何欣芫)
而真添加、真有效兩個特點,是指唯鉑萊的神經酰胺單一活性物純度均在95%以上,且經過人體功效數據驗證,在即時效果和連續使用4周的長效效果上都表現極佳。
真好用則是指唯鉑萊神經酰胺已突破了行業添加量的天花板,且制成了三款神經酰胺原料產品。一是突破性將0.11%的神經酰胺制備成了水劑;二是做出了復配神經酰胺NS、NP、NH,清透好吸收的油劑配方;三是突破性地將2%的神經酰胺NP原粉添加到了乳液之中。
隨著皮膚學級護膚品的興起,功效原料的研究與開發,也逐漸延伸到了細胞生物學領域。
北京安德普泰皮膚生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執行院長劉有停以油性敏感肌人群為例,指出該人群有兩個經典細胞值得關注:一是皮脂腺細胞,二是角質形成細胞。而安德普泰將腎上皮細胞經過逆轉錄,變成誘導多能干細胞,又將多能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成皮脂腺細胞,再進一步成熟,構建了皮脂腺細胞模型。
(北京安德普泰皮膚生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執行院長劉有停)
細胞模型構建后,安德普泰選取了維葉酸、肌氨酸等經典活性物進行研究、驗證。并對此做了知識產權保護,拿到了獨家細胞保藏的編號,并將整個模型申請了關于皮脂腺細胞的專利。
“計算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技術均可賦能功效成分創新和應用。”劉有停說道。而其中最重要的邏輯閉環,便是“皮膚問題—關鍵靶點—受體蛋白—配體成分—理論計算—模型驗證”。這一閉環一旦完成,無論是單一化學成分還是特色植物原料,行業都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注重原料創新的“全面性”,并將其落地產品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創新,也不是技術或者功效任何一個單一要素就能撐起來的。
北京工商大學化妝品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麗教授肯定原料創新具有進階空間的同時,也強調,“功效性、價值感、獨特性、技術性、可持續發展性”,這些都是原料創新的重要要素。
她表示,一定要注重這些要素的全面性,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但原料其他方方面面的特性都要考慮在內。“但凡有一個品牌、產品完全依賴于成分,可能就偏頗了,大家還需要關注配方的實際優勢”。
(北京工商大學化妝品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麗教授)
同時,北京工商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妝品系作為植物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也擁有多項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及產品配方研發實例。譬如半畝花田格拉斯玫瑰成分的應用,研發團隊將中國不同地域分布的玫瑰提取物的美白功效進行了篩選,通過網絡藥理學的方式找到目標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時也進行了黑色素細胞代謝等皮膚靶點研究。
新原料備案之外,拜爾斯道夫Thiamidol 630是《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實施以后首個獲批注冊的祛斑美白原料,曾讓行業為之震動。
拜爾斯道夫旗下的優色林品牌,也將這一“地表最強美白成分”轉化成產品帶給了消費者。
據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優色林配方科學家謝東霖博士介紹,第二代優色林光引精華已經拿到特證并上市,在產品升級之時,提出了“三階色素管理”理論,并基于此理論設計了三重產品功效:
(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優色林配方科學家謝東霖博士)
其一,閃修紅,通過甘草查爾酮A抑制三重炎癥反應;其二,秒色沉,通過VC減少皮膚中的自由基,達到抗氧的功效;其三,強抑黑,Thiamidol 630會根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達到美白淡斑的效果。
從以上嘉賓的分享,我們也不難發現,原料創新早已超越單一技術維度,演變為一場從法規遵循起步,貫穿技術創新、配方應用與產品開發的全鏈條綜合實力較量。能做好原料創新的企業,其綜合實力往往足以“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