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日),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在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舉辦。本次大會以(科學*美)超周期為主題,主論壇上,品觀董事長、CiE美妝創新展創始人鄧敏帶來《尋美:超越周期限制的人性之美》的主題演講。
今年的整體狀態,人類學家項飆有個描述很形象:“今天的內卷是一個陀螺式的死循環,我們要不斷的抽打自己,讓自己就這么空轉,每天要不斷地自己動員自己。所以,它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陷阱,非常耗能。”
今年大會索性逃避現實,重點談談美?美是什么?美從何處尋?如何打造美的競爭力?(推薦閱讀《尋美——鄧敏解讀2025中國化妝品大會主題及內容設計》)今天的演講嘉賓會圍繞這個層次展開。大家能被美吸引而來,能放空自己說明還不至于自己卷自己。
談美呢,容易聯想到與漂亮、時尚、潮流有關,這不是我擅長的方向;而談美學,太學術,美學屬于哲學范疇,是研究感性認知的科學,一會劉教授會講。借幾分鐘時間,說說我自己“尋美的歷程”吧。
能超越周期限制的是人性之美
一個人會被什么吸引?向往什么?想成為什么?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時間就會給出答案。
2000年成為一名記者,2007年以一本雜志開始媒體創業,25年媒體人的經歷,面對面接觸最多的就是人,聽到最多的是創業故事。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被人的品格所吸引,常常被感動的也是人性中的一些美好的品質,比如真誠、善良、勤奮、正直、勇氣、謙遜、智慧、擔當等等。
除了現實生活,在閱讀、電影中,常常被感動的也是那些跨越了時空的人性之美。隨著年歲的增長,深深覺得:生而為人,最迷人的、最值得探索的是我們的精神世界與人性之美。
今年大會主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辦方站在產業的角度,認為科學與美是超周期的要素。從個體出發,我的答案是:能超越周期限制的是人性之美。
對人性之美的追求,早在人類的軸心時代便展開了研究,東西方的先賢智者們都致力于塑造理想的人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無論是東方的“君子”“圣人”,還是西方的“有德者”,都將道德品格的完善視為人性之美的核心。在利他性與社會關懷方面,儒家提倡“仁者愛人”,基督教倡導“博愛”,佛教講“慈悲”,強調的都是超越自我,關懷他人與社會。在對和諧與秩序的向往上,東方追求“天人合一,社會和諧”,西方重視城邦的“正義”與個體在共同體中的角色,都體現了對和諧秩序的追求。
美學是哲學正是源于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回溯到美學的軸心時代,劉悅笛教授會從美學的發展與流變為大家做專業的分享。對我而言,我的審美就是對人性之美的追求。
讓創業成為追求人性之美的實踐
去年大會我們重點講了企業家精神。如何讓創業成為追求人性之美的實踐?本質上是將人文理想轉化為商業行為,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淬煉人格。勇敢、堅毅、遠見、韌性、忍耐……這樣的一些品質,不是天生的,絕大部分是在無數的困境、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磨礪出來的。
東方企業家的經營哲學大多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人格,所以大家認同企業就是一場修行。在這趟旅程中,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挑戰,正是這些挑戰磨礪出企業家們的人性之美。
比如聚光燈下的上市企業磨礪的是遠見與智慧;中年企業挑戰的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魄力與韌性;新銳企業在勇氣、創新之外,開始磨礪穿越周期的堅毅與耐心。
人性中絕大部分的美德都不是天生的,只有經歷困境,面對挑戰方能磨礪出美好的品質,現代社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業是最好的“煉鋼廠”。這么看時,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也不是壞事。
在品牌美學里感受到對人性之美的追求
歐萊雅將“美之道”升格為集團的哲學綱領,并重構了品牌戰略邏輯:讓每一個產品成為承載文化、情緒與信仰的觸點。
我們也看到:昆侖煮雪的觀夏,PMPM沒有去不了的遠方,溫柔而勇猛的東邊野獸,在科學與詩性間重構護膚哲學的詩膚理……
越來越多的品牌以追求人性之美的價值觀,觸動著消費者對美好的感知。追求人性之美不是攀登高峰,而是覺醒于每一個平凡日常的瞬間。在焦慮與意義缺失的當下,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在追求美好生活達成共識,每一次購買與使用,就是一次攜手探索美好人生的旅程,讓平凡的日子充滿詩意與驚喜。
當品牌故事超越功能訴求,觸及人對真善美的本能向往,便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確立不可替代的精神坐標。人性之美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消費者在產品中照見自己理想的生命姿態。
美的覺醒
七零后是“崇洋迷外”的一代人,為什么會這樣?在我們睜眼看世界的年齡,正好文革結束,改革開放全面接受西方思潮、文化與消費,在強大的外國文化與消費品牌的席卷下,我們確實認為外國的都是好的,美寶蓮讓每一個女性擁有一支口紅開啟了我們對美的追求。
七零后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都是被西方思想與品牌塑造的,新銳品牌崛起的根本是零零后的長大,她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她們的認知,她們的審美,她們的生活與新銳品牌是相互塑造的。
所以,我一直相信,品牌的最高境界是價值觀,是文化。
2017年棋盤資本的馬宏老師為品觀做戰略顧問時,讓我們討論品觀愿景。什么是愿景?馬老師說:“愿景是永遠達不到的夢想。”于是,我說:“連接東西方文化之美。”同事都懵圈了,這哪跟哪的事?連討論的基礎都沒有,大家笑笑也就過去了。
今天看來,好像越來越近了。小紅書定義的Premium品牌指的是價值觀,生活方式品牌,它們的精神性是觸動人心的密碼,對人性之美跨越著時間與空間的探索,隨著出海,新一代品牌將代表中國文化展開與世界的交流與對話。
美是我們理想的高度
歌德認為:美源于人類的理想,美其實就是我們理想的高度,美的背后還是人的創造力和進取心。
18年前,一杯咖啡的時間決定創刊《化妝品觀察》雜志,源于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立足化妝品產業,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產業鏈整合,推動‘中國化妝品’產業品牌全球化進程。”
在我們看來“中國化妝品”是一個產業品牌,理想的產業生態是由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和有價值觀的文化品牌構成。共建一個科學求真、企業向善、品牌致美的產業生態是我們達不到,但愿意一直去追尋的美好理想。
當下的困境,是因為我們處于社會變革、消費觀念和產業升級發生根本性轉向的歷史時期,作為“美的產業”,我們更應該給“美”新的高度,激發更具創造力與進取心的產業氛圍,用“科學與美”突破周期限制。
感謝本屆大會所有的演講嘉賓,感謝遠到而來的你們,希望在思想的碰撞中,大家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答案。
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由化妝品觀察、CiE創新展聯合主辦,福瑞達生物股份、諾斯貝爾、星月生物、中通生化、合眾集團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