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女士一定沒有想到,自己70年前用“小樣”來開拓市場的創意,不僅衍生出一門龐大生意,而且接連成為各市監局、平臺的點名對象。
就在最近,抖音發布《關于分裝化妝品、化妝品小樣的專項治理公告》,其表示: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化妝品經營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妝品,平臺規則中也明確規定,禁止售賣“分裝化妝品”。
隨即,#各大平臺禁止售賣分裝化妝品#沖上熱搜第一,這再次引發了行業對小樣經濟這門生意的關注。
當小樣讓直播間具有買一送一的優惠魔力,同時又讓線下新型美妝集合店突出重圍時,可持續的銷售模式、配套的市場準則似乎依然無跡可尋。
抖音嚴管「小樣」
抖音這一次動了真格。
在《關于分裝化妝品、化妝品小樣的專項治理公告》中,其規定:
1、化妝品經營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妝品。
商家通過平臺發布/售賣國家法律法規,或是售賣《商家發布違禁商品、信息實施細則》禁止發布的商品/信息明細中明確禁售的商品或信息,相關商品將予以封禁、下架處理。
若商家多次違規且未予整改的,平臺有權限制店鋪發布商品。
2、商家需開展小樣相關自查整改工作。
自2024年3月27日起,平臺經營化妝品小樣需在商品圖片中明確展示包含品名、注冊人或備案人的名稱、凈含量的商品包裝。
各位商家、創作者需立即開展相關自查整改工作,違規發布以上商品的商家/創作者,平臺將按照《發布違禁商品、信息實施細則》、《電商創作者違規與信用分管理規則》進行處理。情況惡劣者,平臺將采取清退、凍結貨款、關閉電商權限等措施。
截自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簡而言之,涉及銷售小樣的商家都需嚴格注明產品名稱、備案人/生產方、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等信息。
品牌商家將受波及?
“品牌方銷售小樣類產品是否會被禁?”這是上述規定出來后業內人關心問題之一。
從抖音規定來看,其明令禁止的,是分裝化妝品的生意,并不是“一桿子打死所有人”。
截至目前,在抖音,如資生堂、歐萊雅、寶潔、3CE等國際品牌,自然堂、薇諾娜、歐詩漫等仍在抖音銷售小樣類產品,其中最高銷量已超10萬。
不過,這類官方售賣的產品主打“試用”,并且所有產品的詳情頁都標注了產品名稱、生產許可證編號、備案/批準文號、凈含量、注冊人/備案人名稱、是否臨期等信息。
“可以理解為,抖音封禁的是自行灌裝小劑量化妝品的商家,管控的是不合規銷售的小樣產品。”業內某人士表示。
從抖音貨架電商搜索來看,除上述合規銷售的品牌官方渠道產品外,已無個人商家、工廠售賣的分裝小樣類產品。
但在內容場域,仍有不少個人商家通過短視頻發布分裝過程、打包分裝小樣的形式吸引消費者,再繞開平臺與消費者私下聯系,最后達成交易。
這類通過內容電商兜售的分裝小樣類產品大多為粉底液、眼影、高光膏、遮瑕膏等。借助小樣模式,商家大多可以賣出超過原價產品1.5倍的總價。
抖音內容電商場域仍有不少繞過平臺銷售分裝小樣的個人商家
至發稿前,這類視頻仍未被下架。
小樣經濟,難以再香
對分裝小樣的嚴監管,本質印證了小樣經濟的爆火。
咨詢公司NPD Group發布的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護膚產品和化妝品小樣在美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當時年銷售額就有12億美元(約80億人民幣)。
在中國,化妝品小樣最初是個人買家在咸魚出售,隨后,龐大的需求量和可觀的銷售收入,吸引不少個人商家加入,他們開始在淘寶專門賣起美妝小樣。部分非官方的店鋪,粉絲數量達10萬級。
《南方周末》曾報道,曾在化妝品公司工作的張某很早加入賣化妝品小樣的隊伍,且主要通過微信群賣大牌小樣,“總類有三十多種,單個進價一般在100元以內,每件能賺20元—50元。”
在線上隱蔽賺錢后,美妝集合店的出現直接把小樣經濟推向臺前。
最直接的佐證便是HARMAY話梅的出現。2017年,HARMAY話梅在上海開出首家實體店,賣小樣是其一大特色。隨后幾年,調色師、黑洞等美妝集合店相繼出現,無一例外延續了話梅賣大牌小樣的做法。
熱鬧之后便是迅速降溫。自去年起,新型美妝集合店接連閉店。“這類店鋪憑借大牌小樣和高顏值場景‘出圈’,但受限于這一模式,消費者復購率并不高、粘性也不夠。”廣州一企業負責人表示。
“更大的問題,是小樣產品長期游走在灰色地帶。”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個人C店、包括新型美妝個集合店的小樣并非品牌授權,來源不一,且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這類小樣單價相對更高,伴隨著購物渠道多元、品牌折扣層出不窮,他們購買小樣的熱情在減退。
“若無法解決渠道和貨源問題,小樣經濟生態難以可持續。”他表示,加上平臺監管越來越嚴,被捧高的小樣經濟,潛能再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