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說到化妝品代工企業,大多數人的腦海里第一時間會跳出科絲美詩、科瑪、蔻詩曼嘉這些韓國代工巨頭的名字。
可親們不知道的是,日系企業在全球化妝品代工領域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雖然全日本只有200-300家化妝品代工企業,但其中不少工廠都擁有超過50年的歷史,而“Made in Japan”的金字招牌也都是靠這些企業一手打造。
親們更需要知道的是,不少日系的代工企業已經默默地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也許你并沒有聽過它們的名字,可是寶潔、歐萊雅這樣的大客戶卻早就被它們牢牢攥在手里。
可到底哪些日本知名的代工企業已經滲透到中國市場了呢?它們干得怎么樣?它們又有哪些殺手锏?
來,品觀君這就給你們扒!
1.日本科瑪:我是日本最大的化妝品生產商
2017年日本市場銷售額:23.94億元/385億日元
2017年中國市場銷售額:3.04億元/49億日元
坐標:蘇州
化妝品行業里叫“科瑪”的代工企業不少,有點讓人摸不清頭腦。廣州科瑪是根正苗紅的本土企業,而北京科瑪(韓國科瑪子公司)和蘇州的科瑪(日本科瑪子公司)卻來自于韓國和日本兩個國家。
如果你有仔細翻過歷史記錄,你會發現,成立于1990年的韓國科瑪是一家日韓合資企業。而日方正是擁有106年歷史的日本科瑪。直到現在,日本科瑪依舊是韓國科瑪的最大股東,只不過,兩家科瑪在運營上相對獨立,看上去沒什么直接聯系。
撇開106年的歷史不說,日本科瑪還是日本最大的化妝品代工企業。據日本科瑪的財報顯示,2017年,日本科瑪在本土市場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3.94億元(385億日元),這樣的成績在全球化妝品代工領域都可以擠進前5之列。
日本科瑪能夠生產8000多種產品,幾乎涵蓋化妝品所有品類。在日本,幾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是日本科瑪的客戶,與此同時,歐美的知名品牌也都和日本科瑪保持不錯的合作關系。
作為海外的重要分支,成立于1997年蘇州科瑪是日本科瑪的直營子公司。扳指頭一算,蘇州科瑪已經在中國扎根20多年了,在中國恐怕很難再找到比它歷史更悠久的外資代工。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科瑪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3.04億元(49億日元),這數字在中國的代工領域里也是十分搶眼。
有意思的是,日本科瑪控股的韓國科瑪2017年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50億元,超過了日本科瑪本身。
2.科思美碧優蒂:張大奕是我的粉絲
2017年銷售額:18.75億元
坐標:南通
代工客戶:花印、張大奕等
科思美碧優蒂這名字聽上去有點拗口,除了中間的一個“美”字,這名字讓人感受不到它和化妝品行業的直接關聯。
然而,人家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英文原名Cosmo Beauty,而且還是日本排名第二的化妝品代工企業。據公司官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科思美碧優蒂的銷售額達到了18.75億元(301.2億日元),體量也是不小了。
擁有69年歷史的科思美碧優蒂是日本最大的洗護產品代工企業,在日本市場,也是日本大創daiso的美妝產品的代工之一。
目前,科思美碧優蒂在全球擁有6座工廠,其中3座位于日本,2座設在越南。在中國的唯一一座工廠于2015年在江蘇南通竣工投產。
在中國本土市場,花印、張大奕等品牌都是科思美碧優蒂的客戶,張大奕品牌的爆品——5分鐘賣出1萬支的“小奶蓋”洗面奶就是科思美碧優蒂(南通工廠)代工的杰作之一。
3.麻沼化妝品:資生堂也被我征服了
坐標:上海
合作客戶:歐萊雅、美寶蓮、姬芮等
你沒有看錯,歐萊雅、美寶蓮、姬芮都是上海麻沼的客戶。雖然上海麻沼工廠在2009年才正式投產,但它已經成為上海金山區的百強企業之一。歐萊雅、美寶蓮、姬芮等知名品牌的彩妝產品都會找到麻沼代工。
要知道,資生堂本身在中國設有一座名叫卓多姿的工廠,資生堂旗下品牌在中國極少尋找外部的代工資源,而上海麻沼就是資生堂中國供應鏈的一員。
上海麻沼的母公司,日本麻沼成立于1952年,在日本是能夠排進前十的化妝品代工企業。歐萊雅、資生堂、雅芳、愛茉莉太平洋、如新等你想得到的國際知名品牌在日本都與麻沼合作。
麻沼官網財報顯示,2017年麻沼的銷售額達到了7.21億元(116億日元),體量也是不小了。
4.大造氣霧劑:我是日本最大的氣霧劑生產商
坐標:上海、張家港
代工客戶:寶潔、歐萊雅、妮維雅、曼秀雷敦
上海大造氣霧劑也是業內比較知名的日系代工企業,由江南造船廠和日本大造株式會社在1994年合資創建,在2009年成為日本獨資企業。
上海大造的母公司日本大造擁有80多年的歷史,它也是日本最大的氣霧劑生產商,在2015年大造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大造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高達90%。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這樣的國際企業都是大造的合作伙伴。
大造在中國市場的分支氣霧劑工廠位于上海松江區,主要生產氣霧劑、護發、護膚、香水等品類。同時大造氣霧劑還在張家港擁有一家工廠,也承接一些日化產品的生產,但并沒有進行化妝品生產的備案。
雖然大造氣霧劑在中國只有2家工廠,但它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卻很超前:目前大造氣霧劑已經在全球12個國家擁有17座工廠,工廠總數甚至超過了科絲美詩(14家)。
5.東色集團:我是日本最大的彩妝代工
坐標:上海、北京
合作客戶:歐珀萊
成立于1951年的東色集團,是日本知名的化妝品顏料供應商,也是日本最大的彩妝代工企業之一。大部分日本的化妝品企業多會用到東色集團的化妝品顏料。
有意思的是,東色集團在中國市場擁有兩個分支:上海東色日化和北京東彩日化。上海東色日化主要經營的是常規的彩妝產品,而所有的粉類產品均由北京東彩日化運作。
位于上海的東色日化早在1999年就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當時還是一家中日合資工,目前已經成為日本全資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東色日化目前擁有16條生產線,月產能500萬個,歐珀萊等日資品牌都是東色日化的合作客戶。
6.永青化妝品:筆類產品我最拿手
坐標:昆山
合作客戶:姬芮、絲芙蘭、歐珀萊、深藍、毛戈平等
成立于1948年的永青化妝品是全球知名的彩妝代工企業,目前永青在巴黎、上海、紐約、東京、菲律賓等城市設有分支工廠,在全球與300多個化妝品品牌合作。
2003年,永青就在中國成立了分支,姬芮、絲芙蘭、歐珀萊、深藍、毛戈平等品牌的眉筆和唇妝類產品有相當一部分出自昆山永青之手。
7.日本東洋、畢加索化研集團等
坐標:日本、上海、青島
其實還有一些日本知名的代工企業并沒有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工廠,但是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已經將自己的業務拓展到中國,其中日本東洋日化和畢加索化研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
日本東洋美妝雖然在中國沒有開設工廠,卻早早地在中國設置了辦事處,幫助想在日本本土生產的品牌代工產品;而日本第三大化妝品代工企業畢加索化研集團和另外兩家企業在上海設立了研究所Cosme Park,在中國市場開拓業務。
不光是化妝品企業,日本的藥企也早已開始在中國市場布局。日本的知名藥企帝藥集團在中國青島的分支扶桑帝藥也會代工部分面膜產品,而日本知名的化妝品代工長盤藥業的SANA豆乳系列早就在中國市場賣得火熱,沒準哪天它的代工業務也會順勢進入中國市場。
相比韓國代工企業,日系代工企業往往顯得更為低調,都是些悶聲發大財的主,連愛扒料的品觀君也很難找到它們的資料。但品觀君也發現這些日系代工企業有一些規律:
1.歷史悠久。50年的歷史是它們的起步,雖然業務做得不算很大,但擁有十分深厚的技術積累,所有的國際知名大牌都攥在它們的手里。
2.擴張緩慢。日系企業在海外市場擴張的步伐十分緩慢,這十分符合日本人的嚴謹的思維習慣。業內知情人士也表示,日系企業十分保守,與其求快、求大,它們往往更愿意求穩,從來不會激進、冒險地去擴大產能和業務范疇。
好了,品觀君今天就扒到這里了,親們如果還知道更多在中國市場有布局的日系工廠,歡迎在評論區爆料,品觀君扶你上墻。
溫馨提示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工廠信息,歡迎進入品觀找工廠主頁(點擊進入),如有合作意向,可召喚小參謀,告訴我們您的需求,我們將幫助您進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