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內卷的中國美妝包材市場迎來新動向。
《化妝品觀察》獨家獲悉,全球藥物與美妝包材巨頭Aptar集團(Aptar Group,以下簡稱Aptar)戰略入股國內頭部包材商寧波金雨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雨),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40%。
企查查數據顯示,Aptar通過其歐洲分支Aptar Europe Holding SAS持有金雨股份,該機構同時也是Aptar在中國首家工廠——萬通(蘇州)定量閥系統有限公司的全資控股股東。此次投資是Aptar在中國入股的第二家本土包材商。2019年,Aptar收購國內領先的彩妝包裝制造商比優特(BTY)三家相關公司49%股權。
業內人士分析稱,作為全球最大美妝包材企業之一(截至最新數據市值約為 105億美元),Aptar再次投資國內包材商,表明其進一步拓展中國乃至亞洲美妝包材市場的企圖,也反映出增長承壓、產能過剩背景下,行業正在加速進入整合期。
價格分歧,從收購意向到戰略入股
有關此次收購的金額等其他細節并未披露,但《化妝品觀察》了解到,雙方至少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開始接洽。熟悉金雨的業內人士透露,Aptar一開始有意全資收購,但在交易價格上雙方一直未能達成一致。
最終的結果是,Aptar選擇了戰略入股,“價格問題應該是達成了妥協,后續也不排除Aptar進一步收購金雨更多股權的可能。”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此次收購完成后,金雨總經理黃麗君及董事長杭建平持股比例分別下降至51%和9%,但仍保持公司控制權。Aptar則得以進入管理層,其中“Olivier,Pierre,Gaetan,DE LA GARDE DE SAIGNES”擔任副董事長,"Xiangwei Gong"(Aptar亞洲區總裁龔湘偉)擔任董事。
《化妝品觀察》就此次收購事宜向Aptar和金雨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公開資料顯示,金雨成立于1995年,最初以日化美妝泵頭及配件起家。經過三十年的發展,金雨已經成為業內領先的美妝包材商,產品涵蓋噴霧器、乳液泵、香水噴頭、真空瓶等多個業務線,主要面向歐美市場,出口占比達到80%-90%,客戶包括聯合利華、歐萊雅、強生等國際知名品牌,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美元(約3.65億人民幣)。
▲金雨部分產品,圖片來自官網
成立于1940的Aptar則是全球包裝業巨頭,集團在全球22個國家設有55個生產基地,擁有13000名員工。公司于1993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QYR(恒州博智)的數據,Aptar和阿蓓亞(Albéa)、Silgan Holdings、阿克希龍和HCP Packaging前五大廠商占據全球化妝品包裝大約15%的市場份額。
Aptar產品包括各類噴霧泵、乳液泵、真空泵、翻蓋、壓蓋、氣霧閥等,應用于醫藥、美妝日化、食品飲料等行業。旗下擁有醫藥(Aptar Pharm)、美妝(Aptar Beauty)、Aptar Closures(蓋類)三大業務板塊,其中美妝為其第二大業務板塊,2023年營收約12.7億美金(占比36.4%),相關客戶包括迪奧、寶格麗、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等知名國際企業。
自2021年以來,Aptar年均營收維持在30億美元以上。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7.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2%;歸母凈利潤為2.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7%。從地區看,歐美仍然是Aptar的主要市場,營收占比超過80%。
盡管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占比相對較低(2023年僅為4.4%),但對Aptar整體業績具有重要影響——許多國際美妝品牌的業績依賴于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從Aptar近年來的投資布局來看,中國市場一直備受重視:2018年,Aptar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了中國區總部,為亞太市場提供支持;2019年,Aptar投資5億元人民幣在廣州設立新廠;2024年4月,Aptar中國智能化生產研發總部正式開業,總投資額約1億美元,是其在亞洲最大單筆投資。
加碼中國市場,提升本地響應速度
此次戰略入股金雨,不僅是Aptar 加碼中國市場舉措的延續,也暗含著諸多戰略考量。
首先,從投資角度來看,金雨在經營基本面和發展勢頭上都展現出良好潛力,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規模上,金雨目前3.65億元的銷售體量,在國內美妝包材市場足以躋身頭部行列,擁有不俗的競爭力。近期,金雨還被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列入“2024年未來工廠”試點企業名單,進一步證明了其行業領先地位和發展潛力;產能方面,金雨日產系列產品已超過200萬套,涵蓋日化、護膚和彩妝等多個領域,業務線齊全;技術實力上,金雨擁有從設計研發、模具制作到成型加工、表面處理(印刷、噴涂、電鍍)等全套包材生產鏈條。
值得注意的是,金雨在2018年成立了氧化鋁配件工廠,令其成為業內為數不多同時具備塑料和鋁制包材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稀缺優勢也是Aptar選擇入股金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深入分析雙方的業務協同性,不難發現 Aptar 與金雨在市場、客戶與產品線方面契合度高,有助于形成協同效應。
在市場方面,Aptar的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歐美,而金雨同樣將歐美等海外市場作為重點目標;客戶群體上,兩者有重合,這為雙方在客戶維護、市場拓展及產品定制等方面的深度協同提供了廣闊空間。在產品線方面,Aptar是全球泵頭產品的領導者,而金雨也起家于泵頭,這不僅降低了整合難度,更有助于雙方在技術研發、生產工藝、成本控制等方面相互借鑒、優勢互補。
▲Aptar中國智能化生產研發總部基地,圖片來自官網
在多個維度上,此次入股金雨和2019年投資比優特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投資那些規模上有競爭力,在差異化上有優勢,并且在業務協同上高度契合的企業。正如Apta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Tanda對公司投資理念的闡述:”收購領先、公認的并擁有創新技術和專業訣竅的公司。”
最后,從戰略層面來看,Aptar入股金雨不僅有助于增強本地生產能力,拓展中國市場,還彰顯了其整合全球供應鏈、鞏固市場競爭優勢并確保行業領先地位的意圖。
一方面,Aptar 通過系列投資擴大了在中國的產能規模,降低成本縮短供應鏈長度,不僅能更快速響應國際品牌日益旺盛的本地化生產需求,還能進一步拓展在中國市場乃至整個亞洲市場的美妝包材業務。同時,通過擴大在中國的產能布局,Aptar能夠將本地優質產品輸送至全球市場,優化全球供應鏈體系,提升整體服務效率和能力,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包裝市場的領導地位和話語權。
當然,由于缺乏具體交易細節的信息,上述推論只是基于兩家公司現狀的分析,后續有關此次收購帶來的具體影響以及雙方協作的表現,還需經過漫長而艱苦的磨合考驗。
巨頭收購潮,包材市場加速整合
Aptar戰略入股金雨,不僅僅是兩家企業之間的資本運作,更是美妝包材行業整合浪潮中的一個縮影。
剛剛過去的11月份,全球包裝行業巨頭安姆科(Amcor Plc)宣布以約84億美元收購貝里國際(Berry Global Group),通過全股票交易合并兩家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預計將成為年收入240億美元的巨無霸。7月,紙業和包裝巨頭WestRock與Smurfit Kappa合并,打造出一家市值約200億美元的包裝公司。
此外,國內不少包材頭部企業也在不斷擴大規模,優化供應鏈。國內頭部彩妝包材商AXILONE收購了ODM工廠安諾科斯,實現包材與內料一站式服務,向上游整合產業鏈。全球泵頭業務領先的中山聯昌,近年來持續投資擴張,截至2024年,聯昌已擁有廣東中山、廣東鶴山、江蘇蘇州、泰國、墨西哥等5個生產基地。
這一整合趨勢反映出,頭部企業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正在通過規模化經營、整合供應鏈等方式降本增效,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在這一趨勢下,未來類似的資本運作與重組會加速發生。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中小包材商則很有可能在一輪又一輪的整合中逐漸被淘汰出局。
某腰部包材商對此感受頗深:“訂單正在向頭部企業集中。”華南一家頭部包材企業的銷售負責人也告訴《化妝品觀察》,近兩個月的訂單增量中,很多來自“吃掉”中小工廠的份額:“即便是打價格戰,我們能扛一年、一年半,小工廠最多也只能扛半年。”
隨著美妝市場逐漸步入成熟期,行業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包材行業面臨嚴峻的挑戰與變革。在這一波整合浪潮中,包材企業要么通過規模化擴張占據市場,要么在細分領域打造差異化競爭壁壘,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