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03年日歷,中國化妝品零售額剛剛突破500億元,韓束、美即、珀萊雅等品牌相繼成立,國貨化妝品迎來第一次爆發期,向外界釋放出“美妝大有可為”的信號。
彼時,中國化妝品市場尚且處于粗放發展階段,消費者對護膚方面的認識和對產品價值的判別相對模糊。功能性護膚品賽道,正處于少有人關注、有待開墾的“處女地”。當時,在功效原料領域從業十余年的李成亮敏銳洞察到商機,“中國亞健康皮膚人群基數很大,伴隨開放的腳步不斷加快,消費者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功效型護膚品未來一定大有可為。”
經過深思熟慮,2003年,這位行業老將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業務和土壤,在上海徐匯區一間并不大的辦公室,創辦了今天的萊博藥妝,迎來事業發展的新挑戰。
他希望,通過技術供應鏈的創新與賦能,為當時品牌量產安全有效的功能護膚品帶來更多可能。此后,李成亮帶領團隊在功效原料和配方開發等板塊深耕十余年,相繼申報獲批專利達50余項,十分高產。
如今,李成亮和他的團隊等來了“春天”。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中國功效型護膚品市場規模約為567億元,增速達36.6%,預計2023年將突破千億,中國功效型護膚行業迎來高光時刻。
乘著這股東風,2018年,萊博藥妝重資建立智能制造工廠——晟薇藥業,正式向高標準的功能護膚品智能制造板塊延伸,進一步打通了從原料研究、配方開發到精細化智能制造的產品開發鏈路。萊博藥妝也迎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成亮的帶領下,萊博藥妝在業內也相對早地布局了凍干護膚板塊的研發和量產,并重資打造自己的產品功效與安全評價實驗中心(已獲國家CMA認證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成為當下市場與行業法規發展下的“受益者”。
目前,萊博藥妝&晟薇藥業以1萬+配方體系,4.6億件的年產能,服務客戶超過400家的成績,迅速躋身國內功效型護膚品研發生產企業的頭部陣營。飛速發展的背后,則展露出企業掌舵人李成亮“把技術做實,把產品做精”的工匠精神、穿越周期所沉淀的智慧和自信,以及對行業精透的見解。
//
企業名稱:萊博藥妝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創立時間:2003年
主要生產品類:西林瓶凍干粉、雙充凍干安瓶、凍干面膜、凍干眼膜等7款凍干系列產品,以及微晶乳、防曬系列、頭皮養護系列等細分類目功效產品
主要合作品牌:百雀羚、珀萊雅、相宜本草、花西子、優時顏、赫麗爾斯等400余個
工廠產能:4.6億件
研發人員數量:50余位高級專業人才
“步子小一點,把服務做好”
不難發現,一家企業的發展與創始人的性格往往息息相關。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出身的李成亮,對企業的管理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面是對外的情懷和愿景,這助力企業走在創新探索的道路上;另一面是對內持守品質、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得以保證企業在快速發展中穩健向前。
“萊博在經營管理上少有那種大動干戈的變革。”李成亮坦言,萊博藥妝&晟薇藥業選定一條道路,就從一而終,比較簡單、純粹,只有“添枝加葉”,沒有更新航線這種動作。“我的性格也是這樣,寧愿慢一點,步子小一點,把技術做實,把產品做精,步伐邁的太快還是有風險性的,尤其是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
靠譜、放心、妥帖,也成為萊博藥妝&晟薇藥業留給外界的印象。李成亮稱希望通過提供周全的“全鏈式”服務,做品牌成長的重要支撐。
他認為,“一個想要良性發展的品牌,必須在發展初期就構建自己的品牌DNA(獨特的產品理念、技術、原料等),并在發展中不斷強化和完善它,我們也一直非常努力地幫助合作的品牌去構建這種優勢。”
比如,客戶達膚妍提出的極簡護膚概念,給產品的配方技術帶來了很大挑戰。“這是個大工程,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最終,經過18個月專研開發,近1000次用戶反饋調整,9個精簡成分,長達數月的功效驗證。一次次打破局限,成功幫助品牌搭建了‘達膚妍09’的創新配方體系。”
“最近,達膚妍在東方甄選直播間上新的B5凍干面膜,產品成分精簡到了只有6個。當天,B5凍干面膜賣爆了。”
正是憑借這樣死磕和韌勁,萊博藥妝&晟薇藥業成為品牌們在市場站穩腳跟的底氣。
“把簡單的事重復做到極致就是創新”
對工廠而言,市場機遇是多元化的,就勢必要在多個細分領域有所投入。但與盲目追求擴張的企業不同,李成亮對萊博藥妝&晟薇藥業的期待是,在功效護膚這一細分領域做精。
“我們要圍繞功能護膚出品去做一個生態。”李成亮這樣說,通過搭建活性原料服務、功能護膚品智能制造、功能護膚品配方技術開發、產品功效與安全評價四大板塊,萊博藥妝&晟薇藥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完善的功能護膚品前沿技術轉化平臺。
他介紹道,“萊博自有一條打磨出的標準出品鏈路: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皮膚科醫生或高校的前沿技術&基礎研究——創新原料——配方技術&邏輯——產品創新(設計、包裝、內容話題)——臨床驗證——消費者評價,等形成了產品開發的閉環。”
想要做精,就要在研發上舍得投入。李成亮對化妝品觀察說到,“企業年均研發投入占總銷售收入的11%以上。”科研創新,是保證企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李成亮的帶領下,在化妝品活性原料方面,萊博藥妝&晟薇藥業已經獲得35項已授權發明專利、22項待授權發明專利,其核心建樹——凍干技術、液晶技術、脂質體包裹等工藝技術、配方技術,不僅為企業構筑了技術護城河,也成為美妝國貨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譬如,在配方技術研究方面,萊博藥妝&晟薇藥業組建了一支由50余位高級專業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主導成立運作東方美谷功能護膚品研究院,并長期與多所高校、醫院皮膚科保持良好的聯系與合作關系。據悉,萊博深度鏈接了逾300位國內知名醫師、學者、專家,其中不乏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項蕾紅、原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生化藥學教研室胡振林教授等學界翹楚。
李成亮透露,“迄今為止,以生物技術、凍干技術為特色的功能護膚品的入庫配方,已經多達1萬余個。”目前,公司已經推出了包括西林瓶凍干粉、雙充凍干安瓶、凍干面膜、凍干眼膜在內的7款凍干系列產品,以及微晶乳、防曬系列、頭皮養護系列在內的各細分類目功效護膚產品。
在李成亮看來,品牌想要打造真正經得起新規、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功效護膚產品,就必須借助技術供應鏈的力量,為品牌塑造技術價值。“而技術創新通常不是顛覆性,把簡單的事重復做到極致,就是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規的相繼出臺,我國化妝品進入功效評價時代,以功效驗證數據來證明產品的有效性,成為必然。而萊博藥妝&晟薇藥業早有布局,搭建的約1200㎡的研發檢測試驗場地,包括生化實驗室、消費者與臨床測試、微生物與細胞實驗室等,成為產品上市的最后關卡。
“在5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做功效檢測了,所以我們適應新規可能比別人快一些。”李成亮談及,目前,該實驗室已經獲得了第三方CMA資質認證,并已建立100+相關標準作業規程,當前擁有以驗證功效配方近400例。
未來工廠的三個洞見
有人說,一家企業能走多遠,其實早在它創立之初就已經可以預見。李成亮賦予了萊博藥妝&晟薇藥業重研發的底蘊和基因,這讓它剛剛好地抓住了護膚產業“功效求真”時代的機遇。
而要在新時代立足并且走得長遠,企業當前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對未來的把控。法規在變,市場在變, 消費者也在變,企業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的洪流淹沒。
對于舵手李成亮而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他有以下幾點思考:
其一、柔性化是未來智能工廠的特色之一。“智能工廠既體現在設備技術上的智能化,也表現在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客戶想要定制不同包材及功效的產品,那么就需要企業用不同的生產設備進行生產,成本難以降低、加工費時費力,也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
“運用‘柔性制造’,工廠可以滿足中小批量、多品類的產品的生產,具有設備利用率高,單件產品的成本低、質量高等優點。”李成亮表示,柔性化制造也離不開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管理體系。萊博藥妝&晟薇藥業當前智能化生產覆蓋率達90%以上,并著重打造生產模塊間的可塑性與機動性,以滿足新銳護膚品牌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出品需求。同時,車間全面實施零缺陷管理理念,搭載智能防差錯系統,保證出品質效同步發展。
其二、未來,基礎研發是前提,過往的發展模式不奏效了。在李成亮看來,當化妝品從日用化工走向生命科學,消費者所追求更安全、有效的產品。這就要求工廠從基礎研究、核心原料、配方開發、功效驗證等環節形成一條清晰的技術鏈。
他認為,“功能護膚品是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單靠產業以過往的發展模式去沖刺,既很費力,又往往得不到市場的充分肯定。而且,我認為要真正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國妝發展水平,一定是產學研醫從基礎研究開始,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研發生態的結果。”
其三,工廠、品牌兩者關系將由博弈到共創。他認為,以前,在線下渠道,一個產品的利潤就這么高,工廠的角色只提供代工服務,品牌和工廠大家相互博弈。隨著渠道的變遷,市場的變化,新銳品牌涌現,品牌與工廠形成戰略合作成為趨勢。
尤其是對于新品牌而言,擁有技術供應鏈的工廠,通過科研基礎研究對產品的把控更強,工廠開始更早參與到品牌的產品研發中,為品牌推出更安全、有效、膚感更好的產品保駕護航,品牌則通過定制化原料等方式與工廠共創,兩者逐漸變成共同發展、相互成就的關系。
接下來,或許正如李成亮所說,優質品牌依賴優質的工廠,優質的工廠成就優秀的品牌。隨著本土的供應鏈端的迭代創新,工廠也有了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