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24日),聯合利華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報告期內,聯合利華營收1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28億元),同比下降0.9%,原因是基礎銷售額的增長被資產凈剝離(扣除收購)和不利匯率因素所抵消;另受銷量和價格驅動,基礎銷售額增長了3.0 %。
另外,雖然市場狀況比前一年更具挑戰性,但是集團的Power Brands強力品牌增長了3.0%。具體到美妝行業,Dove多芬、Vanseline凡士林等品牌表現強勁。
對于這一成績單,今年3月履新的聯合利華首席執行官 Fernando Fernandez表示,“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是事實;然而,我們在增長行動計劃指引下,對品牌的大力投資以及不斷提高的競爭力讓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計劃。”
多芬、凡士林增長強勁
中國市場表現不佳
回顧聯合利華一季度業績可見,在2022-2024年連續3年增長后,今年一季度迎來微跌,營收回落到與2023年持平。
從各業務板塊看,美妝與健康、個人護理、家庭護理、營養品、冰淇淋五大業務板塊營收分別為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4億元)、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4億元)、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9億元)、3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2億元)、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9億元)。
聯合利華五大業務板塊Q1業績表現,截圖來自財報。
其中,美容與健康、個人護理、家庭護理與化妝品行業關聯性較高,且聯合利華用銷量增長代替價格上漲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具體來看,美妝與健康板塊占集團營收的22%,為第二大業務板塊,基礎銷售額增長了4.1%,其中2.5%來自銷量,1.5%來自價格。
個人護理板塊營收占集團營收的22%,與美妝與健康板塊持平,基礎銷售額增長了5.1%,其中2.7%來自銷量,2.4%來自價格。
家庭護理板塊占集團營業額的21%,基礎銷售額增長了0.9%,銷量較去年同期持平持,價格增長了1.0%。
從品牌端看,精華沐浴系列產品推動了Dove多芬實現了高位數增長,為個人護理板塊第一大品牌,營業額約占40%。此外,護發品牌K18、凡士林、高端彩妝品牌Hourglass和Tatcha等品牌表現強勁,均實現雙位數增長;Paula's Choice和Dermalogica則有下跌。
分地區來看,聯合利華將業務劃分為亞太非、美洲、歐洲3大區域,其中,亞太非仍占據聯合利華的營收大頭,2025年一季度該地區營收為65億歐元(合約人民幣523億元),基礎銷售額增長2%。
美洲地區營收為54億歐元(合約人民幣448億元),歐洲地區營收為29億歐元(合約人民幣241億元)。
聯合利華亞太非、美洲、歐洲3大區域Q1業績表現,截圖來自財報。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出現了高個位數下跌。對此,聯合利華表示,將繼續加強各業務板塊,并通過強勢品牌的創新來加速產品組合的高端化,以及側重社交媒體的需求創造和DTC模式,來更好地服務于新興渠道。
轉型仍在繼續,全年業績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今年3月1日正式履新的Fernando Fernandez在上任后發布的首份財報。
Fernandez稱,“我們以強勁的業績開啟了新的一年。第一季度基礎銷售額增長3%,這反映了我們在發達市場日益高端化和創新驅動的產品組合的強勁表現。我們已在一些新興市場采取措施,以在今年剩余時間內加速增長。”
為此,聯合利華調整了對2025年整體業績預期:預計全年基本銷售增長在3%至5%之間,這基于我們強大的創新資源、發達市場的良好發展勢頭,以及我們在印尼和中國市場采取的果斷行動,預計下半年這兩個市場業績將有所改善。
另外,財報預計,聯合利華2025年全年基本營業利潤率將略有改善,將比2024年的18.4%更加平衡,并預計關稅對盈利能力的直接影響有限且可控。
可見,尋求增長依然是集團和新CEO Fernando Fernandez的工作主線。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利華將持續推動生產力計劃與冰淇淋業務分拆業務,助力聯合利華走上更高績效的道路。
事實上,過去幾年,聯合利華采取了一系列大大闊斧的改革,砍掉低效業務,集中資源于高毛利、高增長的美容與健康賽道,同時通過品牌高端化,如Liquid I.V.功能飲品入華,搶占消費升級紅利。
如今,集團的轉型目前仍在繼續。不過,剝離非核心業務、押注高端化與新興市場,能否對沖中國市場失速的風險,還有待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