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功效談原料創新,就是耍流氓”。
在不斷進階的功效護膚時代,虛無縹緲的概念越來越不值錢,美妝原料真正有價值的,是其能夠解決消費者持續更迭的護理訴求。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具備抗衰、美白、舒緩、修護等功效的原料,正成為行業開發和創新重點。
巨量云圖數據顯示,在抖音平臺,2024年,具有緊致、抗皺、膠原、淡紋等抗老功效的相關產品,及具有提亮、抗氧、淡斑、改善暗沉等美白功效的相關產品,銷售金額和增速都頗為可觀,熱度最高。這也讓抗衰、美白類功效原料需求大增。
而隨著消費者問題肌膚的多元化,市場對于舒緩修護類產品的關注也在上漲。據《2024中國護膚品消費趨勢報告》,超七成(75.27%)消費者有舒緩維穩的護膚訴求,超六成(65.75%)的調研對象關注在修護敏感上的功效。
當基礎護膚無法再滿足消費者日益復雜的護理訴求,高階護膚理念自然漸漸成為主流。作為產品源頭的原料,其創新研發也必將圍繞更高階的功效,上升到新的維度。
如今,用戶流向不再取決于產品的廣告和大牌效應,“應需而變”的時代,原料軍備競賽比拼的,已非概念的炒作與資本的投入,而是真正關注肌膚健康的功效達成率。
那么,這種行業背景下,功效原料的研發創新與應用,該往什么方向去走呢?
功效原料創新環境面臨巨變
作為化妝品產業鏈的最上游,功效原料的生長環境,不僅與技術發展緊密掛鉤,還極易受到政策法規等變化的影響。
2025年,變局仍在繼續。
政策法規層面,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將于或預計將于2025年施行的化妝品新規中,與原料相關的,就有:
近一年來(2024年6月至今),為規范和推進化妝品原料創新,國家層面發布的相關公告還包括:
能夠看到,監管趨嚴的同時,國家也在加大對原料創新的支持力度。
而在技術發展層面,除傳統技術化學合成外,動植物提取與分離精制、生物發酵、合成生物等技術逐漸成熟,并得到持續升級和廣泛應用。同時,各類透皮吸收技術和改性技術也在諸多原料企業的科研助推下蜂起,成為優化原料的重要工具。
顯然,功效原料的創新路徑正越來越豐富,環境也越來越規范。如此背景下,怎樣才能抓住政策與技術驅動的機會點,讓原料創新有章可循?
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上,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化妝品檢測中心負責人、國家藥監局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國家重點實驗室秘書葉理博士,將分享《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機遇:化妝品功效原料創新趨勢與法規解讀》,從中國化妝品原料創新的戰略定位,國內外原料開發的核心方向,國內外合規路徑與風險管控,技術、產業與監管的協同創新,技術、監管與市場的三重迭代幾個角度,尋找科學的答案。
先進技術推動功效原料進階
不同制備技術、透皮吸收技術、改性技術等的不斷迭代,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化妝品原料產能和品質。與此同時,一些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等,以及與細胞生物學等相關的先進技術,也在逐步應用于功效原料創新研發過程中。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德林”)研發BG總裁、高級科學家李加忠教授就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取得了飛速發展,在眾多領域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在化妝品領域也逐步凸顯出眾多的契合點,包括人工智能輔助新原料的研發、配方的研究與開發、個體皮膚狀況診斷、個體化皮膚應用解決方案等。
目前,國內外很多美妝企業均在試水人工智能,其應用主要聚焦在原料研發層面。比如美國亞什蘭,就利用人工智能開發出Santalwood?原料;前段時間,歐萊雅投資中國美妝原料企業未名拾光,也是為了“整合未名拾光領先的人工智能設計平臺和全方位的生物研發能力”;杭州唯鉑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鉑萊”),則搭建有結合AI與大數據模型的高通量自動化篩選平臺,對原始菌株進行了12萬+次突變篩選、驗證,由此篩選出的高產鞘胺醇的超級菌株,比原始菌株酶活性提升37倍,原料轉化率高達98.7%。
瑞德林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是資深玩家。作為最早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酶工程的合成生物學企業之一,瑞德林早在2020年就在英國組建人工智能團隊,開展人工智能輔助酶設計和改造。近年又建立了ReAI4Bio平臺,至今已累計構建50多個AI模型,申請AI發明專利近30項,自建算力中心,擁有10余個超算服務器,具備200萬億次/秒的超算算力,同時自建蛋白數據庫容量超過52億條,擁有高質量私有酶數據庫超過30萬條。
瑞德林英國AI研發中心
此外,隨著皮膚學級護膚品的興起,功效原料的研究與開發,還漸漸延伸至細胞生物學領域,應用細胞生物學方法建立體外培養皮膚細胞模型,正成為化妝品原料篩選和活性物質功效評價的主流方法之一。
當下,國內深度布局細胞生物學的企業亦不乏其例。華熙生物在研發上的布局,便是基于糖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兩大方向;佰鴻集團主打的再生醫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即為細胞生物學;北京安德普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同樣通過深化皮膚細胞生物學領域探索,來強化基礎研究。
以上諸多先進技術,將如何推動化妝品功效原料的創新迭變?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將邀請多位業界專家分享專業經驗。
其中,瑞德林研發BG總裁李加忠博士將聚焦化妝品新原料的創制與開發,介紹人工智能如何輔助提高化妝品新原料的創新研究、規模化生產開發,以及在瑞德林的實踐。
唯鉑萊高級產品經理何欣芫,將對目前市場上神經酰胺存在問題及問題進行剖析,并呈現唯鉑萊以創新技術篩選出的神經酰胺中國方案。
北京安德普泰皮膚生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執行院長劉有停,則將分享“基于分子對接及細胞生物學模型的特色功效原料創新與應用”。
植物原料是創新升維突破口之一
目前,化妝品功效原料的市場機會呈現多點開花的格局。從近一年的趨勢來看,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無疑是最突出的創新與應用方向之一。
以新原料備案情況為例,2024年,植物原料備案數量達到38款,首次超過化學原料和生物技術原料,位居第一;2025年迄今為止,植物原料備案批次也超過了今年整體備案批次的三分之一。
國家政策層面,對功效植物原料也“大開方便之門”,《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就明確鼓勵和支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化妝品。
可以說,植物原料成長空間的拉大,已成為推動功效原料創新升維的重要突破口。
不過,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并非所有美妝領域從業者都能精準把握功效植物原料的創新要素,以及應用的科學路徑。而且,賽道的擁擠,勢必提升突圍的難度,讓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創新的標準變得更高。
同時,植物原料還存在安全性、功效性、穩定性等問題,功效評價和安全評估也有很多缺口亟待補足。
對此,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上,北京工商大學化妝品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麗教授,將帶來“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創新與應用”的分享,對化妝品行業與原料市場背景及熱點進行分析,并解讀化妝品產品與原料創新要素、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研發實例,探討化妝品產品與原料創新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趨勢。
品牌正成為功效原料創新重要力量
功效原料應用的一個顯著方向在于,品牌越來越重視源頭創新,直接參與原料開發的案例增多。
過去一年,國內美妝品牌企業備案化妝品新原料數量猛增至26款(加上首個獲批注冊的美白新原料異丁酰胺基噻唑基間苯二酚,數量達27個),遠高于2023年的14款。今年截至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品牌企業備案新原料數量已有十多個,參與度依然相當高。
能夠看到的是,近年來,貝泰妮、華熙生物、華熙生物、上海家化、敷爾佳、深圳護家、廣西和桂等,均是在備案新原料上較為積極的品牌企業。
值得提及的是,首個獲批注冊的美白新原料異丁酰胺基噻唑基間苯二酚(Thiamidol 630),即為拜爾斯道夫旗下醫學護膚品牌優色林獨家專利美白成分,而第二代優色林光引精華,是新規后應用了該專利成分的首發新品。品牌企業在功效原料上所展現出的創新能力和重視力度可見一斑。
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上,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優色林配方科學家謝東霖博士,就將分享“從原料到產品:祛斑美白先鋒Thiamidol 630研發與應用”,呈現國際品牌在功效原料應用上的經驗和思路。
毋庸置疑的是,當前的功效原料生長環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既面臨更多挑戰,也面臨更多機會。基于此,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將從政策法規、趨勢解讀,新技術發展,知名品牌對功效原料的應用等角度,展現更高維的原料創新路徑。
7月3日,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原料創新論壇,與您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