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5日),2024(第五屆)中國化妝品年會·原料創新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越秀萬豪酒店舉行。該論壇由瑞德林、上海克琴戰略合作,有6位嘉賓共同把脈原料創新趨勢。
當前,化妝品行業已邁入存量博弈時代。如何挖掘更多的市場空間,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其中,原料創新與迭代,被視作推動產品升級和企業突圍的關鍵要素。
來自學界、機構以及企業的6位專家,給出了他們的見解,或許能為困惑之中的行業人員與企業提供一點啟發。
張婉萍教授:原料迭代與核心技術突破點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化妝品學院執行院長、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婉萍教授
化妝品原料作為產品開發技術鏈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化妝品學院執行院長、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婉萍教授強調,化妝品配方是核心,而原料則是這一核心的基礎。因此,原料的創新與迭代對于化妝品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從原料的來源看,有機合成、生物發酵和植物提取是當前化妝品原料的三大主要來源。”張婉萍教授指出。
其中,有機合成原料以其結構明確、含量明確、機制明確的優勢,在化妝品研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盡管有時受到一些質疑,但化學合成原料為化妝品行業帶來了許多天然成分無法替代的優點。
植物提取原料則源于天然的原料,通過提取技術獲取有效成分。這些成分如黃酮、多酚、多糖等,具有多種功效,如防曬、祛斑美白、保濕等。然而,植物提取物往往是一個混合物,其中的“雜質”對皮膚護理可能也有益。因此,植物提取物的組成,無論是目標成分還是非目標成分,其含量都需要進行精確測定。
生物發酵原料近年來備受關注。如二裂酵母提取物等,但其科學邏輯和機制仍需要行業人員去深究。
原料迭代方面,張婉萍教授認為經歷了概念迭代、技術迭代和功能迭代三個階段。
在概念迭代過程中,天然珍稀植物和生物發酵原液曾一度成為熱門概念。然而,隨著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和法規監管的加強,簡單的概念已經行不通了。因此,化妝品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原料的真實性和功效性。
技術迭代方面,從天然原料到化學合成,再到生物發酵,這是一個技術演變的過程。如透明質酸鈉等原料的認知和應用也在不斷深入和拓展。
在功能迭代過程中,防腐劑的迭代變化非常具有代表性。從甲醛到甲醛緩釋體,再到多元醇類防腐劑,其迭代聚焦于結構明確、機制明確、功能優勢性的原料。
“在整個迭代過程中,需要明確原料的來源、結構和機制。”張婉萍教授強調道,只有這樣,行業才能對原料的所有潛在作用機理和預期功效有清晰的認知。同時,行業也需要對現有原料有更深的認知和理解,然后再去探尋新的原料。
最后,張婉萍教授指出,這些原料在應用過程中還需要一些核心技術來突破瓶頸。如構建載體以實現預期的功效、控制粒徑和微觀結構以調控滲透等。
贏創吳倩:神經酰胺的多樣性與多維進化之旅
贏創個人護理品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吳倩博士
神經酰胺,這一內源性活性物的明星成分,正以其卓越的屏障修護與多功能性,成為化妝品領域的研究熱點。
贏創個人護理品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博士吳倩博士指出,人體中天然存在的神經酰胺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大致可以分為屏障神經酰胺和生物活性神經酰胺兩大類。屏障神經酰胺作為皮膚脂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補充了脂質的核心成分,更在強化皮膚屏障、維護表皮穩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贏創,作為神經酰胺領域的引領者,已在這一領域深耕30年,持續探索神經酰胺的無限可能。”吳倩博士強調道。
吳倩博士提到,贏創在神經酰胺的創新之路上,首先從相同底鏈、不同側鏈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討了神經酰胺的結構與功能關系。通過采用生物技術發酵工藝獲得的鞘氨醇底鏈,贏創成功推出了經典的屏障強化型神經酰胺(Ceramide III / IIIB)以及創新型神經酰胺(如SPHINOX Lifs和SPHINOX Immulance)。這些神經酰胺在屏障修復、緊致提拉和免疫屏障調節等方面展現出了卓越效果。
除了護膚領域外,贏創還將神經酰胺的創新應用拓展到了護發領域。基于頭發的生理結構和脂質組成分析,贏創推出了專門補充發絲脂質的神經酰胺產品(如HAIRMMICS Boost),有助于頭發的健康和強韌。
吳倩博士表示,在關注產品創新的同時,贏創還積極響應客戶的訴求。通過與客戶共創,發掘契合品牌調性的植物力量,共同推出了植物油基神經酰胺的定制平臺(NATUCERA)。在這個平臺上,贏創作為設計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底鏈和脂肪酸碳鏈的植物油來源,與客戶共同打造符合品牌故事的產品。
瑞德林方欣:定位視角下玻色因的第三次浪潮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科學家方欣博士
面對今天的行業產能過剩、內卷加劇,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科學家、產品副總裁方欣博士認為,可從人類過往經濟活動中找到應對方案。其一是找到行業與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并實現平穩過渡;二是伴隨每一次內卷的歷史中,會發現管理理論的變化。
從營銷組合理論到定位理論、競爭戰略理論等,他認為對今天的中國化妝品行業幫助最大的,就是定位理論。“因為定位理論是第一次實現了,把企業的動作聚焦在營銷結果上。這個結果是什么?就是顧客的心智。而今天化妝品企業的經營焦點,也不再局限于開發產品或經營渠道,而是聚焦于它的重點——如何讓產品、品牌進入客戶的心智,并成為首選”。
在方欣博士看來,功效護膚時代,登錄客戶心智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借助各種各樣的活性原料。現場,他以玻色因為例,分享了這一知名原料所經歷的三次浪潮:原研時代、國產平替時代、創新時代。
方欣博士認為,在經歷了前兩波浪潮后,玻色因第三次浪潮的條件已經成熟。“無論是市場教育也好,還是物質本身的穩定性、安全性、作用機理,還是綠色合成工藝等角度,它已經能夠適用于多種場景,從眼霜到身體乳,隨著工藝的不斷成熟,它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其應用場景正在被不斷拓展”。
他表示,今天的品牌可以借助玻色因這一高勢能成分,去實現產品的差異化,不斷創造登錄消費者心智的窗口。
克琴張碟: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物酸革新
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碟
“向上卷,意味著我們需要擺脫現有的內卷怪圈,從卷價格、卷營銷、卷概念向上升級到卷技術、卷創新、卷差異化。”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碟堅定地說道。
原料端的創新,是行業向上卷的重要體現。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國家化妝品新原料備案數量持續提升,其中,截至現在,新原料備案數量已達79個,超過去年的69個,更遠超2021年的6個。
可以看到,當下,國內外企業,包括品牌、代工企業,藥企、醫美、食品跨界的企業紛紛涌入到新原料備案賽道當中。
作為一家專注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發企業,上海克琴深耕在化妝品領域“卡脖子”的活性物技術,以市場導向為基礎,正加速原料創新步伐。
據了解,截至目前,上海克琴已成功備案3款化妝品新原料,包括今年9月最新備案的“麥芽糖酸”,以及此前備案的“生育酚視黃酸酯”和“吡哆素三-己基癸酸酯”。
其中,麥芽糖酸是一種新一代生物酸,由麥芽糖的化學或酶氧化獲得,可實現溫和煥膚,多維抗老,相較其他酸類具備多重優勢,在藥學、化妝品、食品飲料、化工等領域有著成熟的應用,可作為保濕劑、抗氧化劑、皮膚保護劑、亮膚劑等。此外,麥芽糖酸和乳糖酸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麥芽糖酸具有乳糖酸的功效、溫和性、安全性,但沒有乳糖酸的粘膩膚感,該成分在化妝品領域有著重要且廣泛的應用前景。
李瓊教授:科學評價保障原料安全與合規
原料安全是美妝產品安全的基石,這一觀念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營養健康專委會理事長李瓊教授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營養健康專委會理事長、國家藥監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日化協會副會長兼標委會主任委員李瓊教授指出,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化妝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升,以及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企業對于原料的科學評價手段愈加重視;另一方面,行業內原料來源的復雜性、質量的參差不齊,以及監管難度的加大,促使科學評價在保障產品安全、降低風險、提升品牌形象和滿足監管要求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科學評價的過程中,原料的純度、雜質、活性成分和功效成分的含量等方面都是關注的重點。李瓊教授提到,這包括了對重金屬、微生物等雜質的檢驗,以及活性成分和功效成分的含量測定。
同時,原料的安全性評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皮膚刺激性、致敏性、光毒性等測試,以及穩定性測試。盡管在國內,完整的行業穩定性測試標準尚未建立,但隨著完整版安全評價的推進,一些團體標準和行業規范正在逐步出臺,為科學評價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支持。
談到科學評價的方法,李瓊教授列舉了化學分析法、動物測試、替代試驗和人體試驗方法等多種手段。
化學分析法通過色譜、光譜、質譜等先進技術,能夠精確檢測原料中的成分含量、純度和雜質;動物測試則通過觀察動物在接觸受試物后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變化來評估原料的安全性,但隨著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動物試驗的使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動物替代試驗利用體外模型和人工合成皮膚等技術進行安全評估,更加符合倫理和環保的要求;而人體試驗方法則通過斑貼、試用等方式,直接評估原料在人體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受到嚴格的倫理限制。
然而,科學評價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隨著新原料的不斷涌現,新原料的安全評估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源,特別是對于中國特色植物等新原料的開發,還有檢測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法規標準的不斷更新。
李瓊教授建議:“行業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關注國際最新動態,培養專業人才等。”
優時顏胡璠:品牌如何在“向上卷”中脫穎而出
優時顏研發負責人胡璠博士
深處產業下游的品牌端,在研發層面,如何構建企業的護城河?
優時顏研發負責人胡璠博士表示:“持續投資品牌建設是企業的護城河。”而優時顏品牌的差異化優勢則在于,洞察國人皮膚衰老軌跡及特征,開發出專研國人肌膚衰老的護膚解決方案。
此外,針對今年優時顏在品牌活動上的嘗試與反思,胡璠博士坦言,品牌活動需要與品牌認知緊密相連。因此,優時顏決定回歸初心,深化對國人肌膚的理解,這既是品牌的創始DNA,也是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胡璠博士還分享了優時顏在國人肌膚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國人衰老的軌跡,女性衰老的表型特征以及敏感肌與衰老之間的緊密聯系。
在國人衰老的軌跡研究中,胡璠博士指出,24歲、25歲是產生衰老表型加速的年紀,即抗初老的黃金時期,30歲~35歲是衰老表型的第一個頂峰。這些發現不僅與市場上的聲音不謀而合,也進一步驗證了優時顏在抗初老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女性衰老的表型研究中,國人女性衰老的第一個軌跡并非皺紋,而是額頭產生色沉。此外,頸部和眼周也是衰老的敏感區域。
在敏感肌與衰老表型的關聯研究中,胡璠博士強調:“敏感肌確實加速了衰老過程。”
優時顏對炎性衰老也做了相關研究:炎性衰老是指衰老伴隨著炎癥的過程。炎癥雖然是一個中性詞語,但在衰老過程中,炎癥的持續存在會導致皮膚老化。優時顏通過構建皮膚干細胞數據庫,深入研究了炎性衰老的機理,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多款抗衰老產品。其中,拉帕喬植萃是優時顏微笑臉霜的重要成分,具有提拉上眼瞼的機制。
胡璠博士還介紹了優時顏在熱門成分協同組合復配以及遞送系統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Gravi-A是HPR與視黃醇丙酸酯RP的復配產品,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同時,優時顏還通過遞送系統將A醇包裹起來,減少其對表皮的刺激,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
最后,胡璠博士提到了優時顏未來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品牌將繼續深化對國人肌膚的研究,擴大研究范圍至全國不同地區,同時,還將關注美白與炎性衰老的聯系、睡眠對衰老的影響等基礎研究。在未來的產品設計中,優時顏將結合環境暴露組、睡眠節律和飲食等因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護膚方案。
2024(第五屆)中國化妝品年會由品觀、CiE美妝創新展聯合主辦,Q牌粉撲戰略合作,共有40+大咖探討化妝品行業“向上卷”的最新思路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