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8日),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隋懷帶來了《天工開物——從文物感知中華造物之美》的主題演講。
余隋懷表示:“品牌最重要的價值是感動人心。”那么,什么東西能感動人心呢?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隋懷
答案是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知來處,方能更好的明去處。”在他看來,回首歷代人類造物的價值演變,或將能為當下化妝品行業帶來新的啟迪與思考。
好的產品要追求“享用”
“從距今2萬年前江西仙人洞出土的陶器,就可以看到古代的設計與創新,兼顧了易用、文化與科技的設計,在能用、好用之后還不斷追求享用。”余隋懷指出。
而從“能用”(滿足功能需求的價值)、“好用”(心滿意足的價值)到“享用”(賞心悅目,藝術、文化價值),則是“包豪斯”時代設計追求的價值。
反觀當下,余隋懷表示,“如果企業很多商品并沒有好賣,或者沒有達到‘大’品牌時候,一定要反思這三個層面當中是否出了問題。”
在分享史前人類造物時,他指出,古代的圖形設計也非常接近現代表達、設計表達的語言,對現代設計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比如,意向的表達。過去人們通過在器物上描繪的魚和人的融合,表達一個故事、一種文化,人、魚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顯然是圖騰的崇拜以及自然崇拜促使人類產生了類似的圖案,這樣的圖案非常多,很有價值和文化。”
這樣的文化呈現方式對于當下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品牌想要將中國的產品向外輸出,最有可能通過的方式是通過外國人對中國深厚文化的認同實現。”余隋懷表示。
化妝品應該如何傳承中國文化?
事實上,歷史和文化的遺存對化妝品行業也具有啟迪的意義。
“現代極簡設計的鼻祖就是墨子,他反對浪費,提倡兼愛與民本,體現在器物上就是極簡風格。”余隋懷指出,管子所提的“以人為本”理念、唐代的作為中華美學的高峰,也無一不透過古代器物,彰顯出中國人具備的人文精神與自信。
在介紹唐玄宗時期送給日本圣武天皇的琵琶時,他說道,這把琵琶是唐代工匠所做,極其奢華,被日本保存至今,如今已是日本的第一國寶,它背后所反映的就是當時盛唐的文化。
“化妝品的包裝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一下這樣的故事性?”余隋懷反問道,在新技術背景下,化妝品又該如何傳承中國文化?
余隋懷表示:“我特別希望化妝品行業有更多能夠反應中國文化的品牌,來呈現當下中國文化的盛況,而且我相信,這樣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雖然隨著ChatGPT、MidJourney等新技術紛紛而來,能夠幫助企業在廣告營銷方面做很多工作。“但是人類的思辨力、創造力、決策力、人文素養和道德價值觀,永遠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在演講的最后,余隋懷以一首詩做結,“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為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寶藏也。”
“未來,希望各位不要忘了中國文化,以及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無盡的資源。”余隋懷如是說。
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由化妝品觀察、CiE美妝創新展聯合主辦,中通生化、綻媄婭、Q牌粉撲、蔬果園戰略合作,共有40+大咖共論產業發展,指引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