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特科技合伙人方維亞
8月19日上午,由品觀APP主辦的2019(第十三屆)中國化妝品大會?進口品論壇,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杭州恩特科技合伙人方維亞現場發表“進口非特化妝品備案數據分析及新政影響展望”主題演講。
今年上半年,疫情在全球爆發,不只是對國貨美妝產生了影響,進口美妝的生產銷售也遇到了阻礙。加之,化妝品“新條例”的落地,也讓國貨和進口美妝的生產銷售門檻抬高。
如此背景下,進口非特化妝品今年上半年的備案情況如何?“新條例”之下,進口非特化妝品該何去何從?
進口非特備案有7大特點
今年上半年,進口非特化妝品的備案主要呈現7個方面的特質:
1、共計備案產品9633件,雖同比增長83%(2019年初主要受備案新政影響,許多企業處于政策觀望期),但環比2019年下半年,整體備案量下降8%。
也就是說,疫情對于進口品牌上新計劃、企業工作效率、文件資質開具、樣品籌備等環節都產生了不小影響。其中,OEM仍為主流生產方式,4%產品為“中國品牌海外制造”。
2、從備案的省份來看,上海備案產品占全國53%。其中有一半來源于雅詩蘭黛、歐萊雅、LVHM、資生堂、愛茉莉等大型跨國化妝品集團。廣東省半年內備案產品1600余件,已接近2019年全年的備案產品數量。
2020年上半年有1126家境內責任人,TOP50的境內責任人中,貿易代理商分布較去年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廣東、浙江平均有7個產品/境內責任人。
3、進口產品來源 45個國家/地區,小眾國家產品不斷進入市場,南北方選品偏好不同。其中,北方更偏向于韓國(61%)、日本、瑞士、德國、美國品牌,南方更偏向于韓國(23%)、法國、日本、美國、中國臺灣品牌。
“省份”與“生產國/地”似乎也有所偏好。澳大利亞、荷蘭偏好廣東代理進口,西班牙則以浙江代理為多,而山東、遼寧近90%的產品來源于韓國。
4、新興成分不斷涌現,DNA類成分或為下一個風口;平均每個產品使用28種成分,617種成分未在2019年使用。
上升幅度最高TOP6非植物活性成分分別是脫氧核糖核酸、三磷酸腺苷、透明質酸鉀、膠原提取物、谷維素、蝦青素;上升幅度最高TOP6植物類活性成分分別是小麥胚芽、西洋梨果、芍藥花、絞股藍葉、白松露菌、石榴花。
5、備案最多的前三個品類依舊是口紅、面膜和精華(液),主流功效仍為保濕修護;彩妝中,眼部彩妝(眼影、眼線)也并未像市場預期的會因為疫情關系(口罩妝)而有所提升,反而較之去年備案占比下降。
6、小品類戰場默默發力,大集團帶小眾香水集體入場。雅詩蘭黛和歐萊雅主要香水產品備案,都集中在了首次進入中國的小眾品牌。
7、男士品類以香水為主,“須”后精細管理逐漸成型。眼線筆、指甲油、遮瑕膏,男士彩妝初見;沐浴、洗發基礎個護,頭皮護理、定型產品無競爭。
“新條例”之下,企業應該注意什么?
即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新條例”,透露著更嚴格的監管趨勢。
方維亞主要強調了以下幾個重點:
1、定義。化妝品定義整體沒什么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除臭類產品接下來不屬于化妝品;牙膏接下來需要備案后才能進口,但不代表它屬于化妝品;女性私護在歐盟、美國屬于化妝品,但是在中國屬于消毒和衛生產品的類別。
2、分類。產品的分類跟之前一樣,分為特殊和普通類別,特殊類別是注冊制,普通類別是備案制。其中比較大的變化,新的特殊類別是5+X項,5代表的染燙發、祛斑、美白、防曬還有防脫,X是一個新的概念,代表新功效。
育發、脫毛、美乳、除臭這幾個品類,不屬于化妝品監管了,可能會靠向OTC、藥品、醫療器械的類目,中間有五年的過渡期。
3、處罰。除了金額上的嚴格處罰外,接下來會處罰到人。比如,你進口了沒有經過注冊的產品,除了金額以外,企業法人和項目負責人要處以相應的罰款,甚至終身禁止化妝品的經營活動。
4、原料。接下來會在原料的注冊制基礎上,對于一些低風險物質的原料采用備案制,使得一些適合這個行業的原料,可以更加快速地加入中國化妝品市場。
5、功效宣稱。接下來國家會強制要求每個產品,即便是滋潤、保濕這些基礎功效,都要有宣稱依據,并且要公示在國家指定的網站上面。
作為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高端會議,中國化妝品大會被譽為化妝品行業的“達沃斯論壇”。本屆大會由珀萊雅主贊助,諾斯貝爾、曠視戰略合作,主題為“算法驅動×人文覺醒”。本場進口品論壇由澳亞集團贊助,4iNLOOK戰略合作,將有來自尼爾森、天貓國際、泊伊美匯、恩特科技等的重磅嘉賓帶來精彩分享和產業洞察。
點擊進入大會專題頁,了解更多現場精彩內容。
特別提醒:目前,進口品論壇正在品觀APP/品觀微信小程序直播,可實時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