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8日),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凱度消費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中國消費與零售專家虞堅帶來主題演講《在國潮進化的路上,如何成為重塑美妝的造風者》。
演講中,虞堅首先介紹了當下中國美妝市場的格局變化。
在整體增長放緩的美妝市場中,一些國貨美妝新秀卻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它們在這一年中嶄露頭角,為整個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其中,年輕的女性消費者是推動本土品牌實現增長的關鍵力量。年輕消費者更愿意嘗鮮,新奇且多元化的本土品牌正在成為低成本試錯首選。消費者留給美妝國際廠牌的預算在縮減,在二選一的情況下,她們更愿意把錢花在刀刃上。
“而這群必爭之人,正是我們市場中最重要的追風人——20-29歲以及一二線城市的女性買者。她們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品牌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虞堅在演講中表示。
國潮進化,國貨從“民族信心”到“實力信心”
國潮1.0時代,本土品牌崛起的內核是民族自信力。“李寧、完美日記的出圈,象征著中國品牌也可以創造自己的時尚。”
隨后各種品牌也爭先恐后開始了自己的國潮之旅,想在風口上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這是國潮2.0“品牌信心”時代。
泡泡瑪始有了鄉村愛情的IP,佰草集開始做自己的宮廷網劇,大白兔做了全方面的年輕化更新,天貓有了自己的非遺之夜。國貨之光薇諾娜的貝泰妮集團不僅上了市,還要做敏感肌護膚的領頭羊。
依托國潮風向,品牌對品牌力的信心也一路高漲,國潮2.0的意義從曾經的“被認可”轉型到了“被認識”。
如今,國潮進化到3.0——“實力信心”時代,科技實力成主要推動力。諸如巨子生物、珀萊雅這樣深化科技與研發,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正在引領新一代的國潮風口。
下一個風口來臨之際,品牌該做哪些準備?
國潮崛起,讓更多國貨品牌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三年前,僅有不到一半的本土品牌能躋身前50同比銷售額增長品牌榜單。今年這一數字增至28個。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品牌該如何持續把握風向,尋找新的造風突破口?
“造風的前提在于消費者對潮流的需求,線下觸達與體驗感,是品牌持續造風的必要條件。”2023年上半年,諸如美妝集合店、美妝沙龍、旅游零售、商場專柜等線下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這反映了消費者依然有著對獨特性和歸屬感的追求。
同時,品牌也要知道,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并非簡單地降級,而是變得更為理性和精細。他們的需求更加精準,不是停止購買,而是拒絕盲目消費。
而造風的關鍵,在于抓住消費者的心。縱觀歷史上成功的品牌,往往都有明確的態度、使命宣言和價值主張。比如巴黎歐萊雅、毛戈平、SK-II都以堅定的態度和使命,向消費者展現品牌對于社會價值的忠誠。
隨后,虞堅以國潮3.1的代表品牌——珀萊雅為例,講述了珀萊雅如何作為新晉國產王牌,在造風中堅定姿態。
一方面,珀萊雅強調 ?科學護膚? ,通過與知乎等科普平臺的合作,線上線下聯動,從理念上深度影響消費者;另一方面,珀萊雅堅持自主研發活性成分,建立自己的成分矩陣和護膚方法論,將產品力與品牌力深度結合。
這一例子證明了,產品力是最強有力的造風利器。好的產品本身就是品牌力的最佳體現,它會在消費者內心中發出獨特的聲音。“成功的造風依賴于品牌顯著性,是直覺的反饋,而產品力才是長期信任關系的根基”。虞堅總結道。
第四屆中國化妝品年會由化妝品觀察、CiE美妝創新展聯合主辦,中通生化、綻媄婭、Q牌粉撲、蔬果園戰略合作,共有40+大咖共論產業發展,指引未來趨勢。